日前,明光市澗溪鎮澗溪村幾位村民,按照前一天約好的時間,一大早便趕到東湖農民專業合作社,將一袋袋新鮮的大蔥、白菜、蘿卜等蔬菜,分揀、包裝、稱重、裝車。冰冷的天氣里,大家忙得滿頭出汗,心里熱乎。
“之前,我們都是在外面找工作,務工時卻很發愁,總是擔心太遠不能照顧家里。”村民老李高興地說:“自從村里有了蔬菜基地,一天也能掙個100元上下,很多人通過家門口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平均每天,我們都有5000斤各類蔬菜源源不斷地銷往南京、蚌埠等周邊蔬菜批發市場。”澗溪村黨總支副書記、東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理楊軍介紹:“一年下來,合作社的供應量有70萬斤青辣椒、10萬斤黃瓜、16萬斤甜瓜和5萬斤西紅柿等。”
記者了解到,明光市澗溪鎮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充分結合本地特色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以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為著力點,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堅持精準發力,實現現代農業蔬菜產業基地快速發展。
2017年,楊軍與幾個種植管理經驗豐富的村民,帶頭辦起東湖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在當年8月份承包澗溪村“一村一品”二期蔬菜大棚。從當初“單打獨斗”到后來“抱團發展”,從剛成立時18個大棚到如今51個蔬菜大棚,從分散種植到組織化、專業化、合作化轉變,合作社實實在在為澗溪鎮的蔬菜種植發展注入新活力。
“僅2022年,東湖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年總產量就達650噸,銷往合肥、南京、滁州、無錫等城市,成為明光市及周邊城市的重要‘菜籃子’。”楊軍高興地說。
在合作社的示范引領下,村民們的熱情逐漸被調動起來,周邊80多家農戶先后參與蔬菜種植。大家因地制宜紛紛拓展農產品種植種類,辣椒、茄子、甜瓜等20多種蔬菜瓜果,不斷豐富市場多元化需求。種植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從最初的2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90多畝,覆蓋6個村民組,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
據介紹,這個村在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的同時,還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培訓農業技術人員,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科技培訓,拓寬發展思路,讓群眾適應大棚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要求,也更好地帶動廣大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