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指出,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群眾最關心的事做起,從讓群眾滿意的事做起,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現代化新滁州的征程中,全市上下各項工作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新期待,聚焦共建共享,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持之以恒改善民生,用民生工作的新成效,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過去一年來,我市堅持民生優先,聚焦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群眾期盼多年的北湖、遵陽街改造順利實施,省級文明城市成功創建,滁州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一樁樁、一件件好事實事表明,我們的發展更有溫度,群眾更有獲得感。
脫貧攻堅再戰再捷。2017年,我市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44個貧困村出列、4.6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任務有望全面完成。民生工程提質增效。去年1至11月,全市民生支出274.9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3.8%。公共服務普惠百姓。我市提前一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新增城鎮就業7.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1萬人,養老、醫療、住房等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建立緊密型醫共體試點11個,健康滁州建設穩步推進。
增強百姓獲得感,脫貧攻堅必須連戰連勝。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持“六看六確保”,繼續扎實推進“十大工程”,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激發貧困人口內生脫貧動力,鞏固扶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完成年度脫貧任務,確保在全省考核中繼續保持前列。
增強百姓獲得感,民生保障網必須織牢織密。要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繼續實施好33項民生工程;要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各類群體就業創業;要統籌落實城鄉醫保、養老、低保、困難救助等各項保障政策,努力構建更加公平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增強百姓獲得感,社會事業必須加快發展。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和幼兒園布局,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要支持省級高校和職教院校建設,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要推進健康滁州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發展健康產業,鼓勵社會辦醫,推進醫養結合,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