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工程”,顧名思義,就是最為重要的、最為緊迫的、關乎全局的、牽動全面的、投入人財力最多的工程,這樣的工程實施,將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此基礎上,市委進一步謀劃“五個一號工程”,抓主抓重,重點突破,推動五大發展行動落地見效。可以說,這“五個一號工程”,件件“頂天立地”,件件“重若千鈞”,件件“影響深遠”,關乎全市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向,對沖刺總量全省第三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第一個“一號工程”為創新發展工程。以總投資240億元的惠科液晶面板項目為標志,加快產業升級。惠科第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項目是我市有史以來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項目自簽約到開工,僅用了57天,不僅創造了“滁州速度”,也標志著滁州省級智能家電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近年來,我市強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出臺了“1+4+17”科技創新政策,突出重大項目帶動,進一步整合創新資源,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把創新型城市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惠科的橫空出世,無疑將我市創新發展提高到更高層次和水平。
第二個“一號工程”為協調發展工程。以東部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和西部大工業基地建設為為代表,加速區域聯動、城鄉統籌。東部地區依托蘇滁現代產業園、滁州經開區原創科技城、滁州高教科創城、汊河水岸科技新城“一園三城”等重點板塊,全力推進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西部地區以鳳陽的石英砂、定遠的巖鹽、明光的凹凸棒土等非金屬礦開采加工為主體,擴大規模、提高層次、循環利用、綠色發展,打造西部大工業基地。通過建設兩大板塊,形成全市兩大增長極,促進全市東西部聯動發展,從根本上塑造城鄉統籌新格局,加快滁州新型城鎮化進程。
第三個“一號工程”為綠色發展工程。以總投資200億元的明湖濕地生態園區為樣本,加強生態城市建設。明湖區域面積24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和濕地10平方公里。目前壩體工程已實現下閘蓄水,邁出了建設生態低碳新城的第一步。將按照5A級景區的規劃建設定位,整體打造明湖板塊,使之成為宜居宜業的城市新組團和全國海綿城市新典范。以之為龍頭,整體提升滁州生態建設水平,彰顯滁州山水亭城特色。
第四個“一號工程”為開放發展工程。以總投資150億元的滁寧輕軌建設為紐帶,加快與南京的同城化步伐,構建大江北協同發展區。將按照與南京達成的“統一規劃、分段建設、統一運營”的共識,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目前,滁州段可研報告已上報省發改委,并通過了專家評估。項目的建成,滁州將與南京市區軌道交通并網運行,實現滁寧同城化,進一步放大滁州區位交通優勢,提升我市對外開放水平。
第五個“一號工程”為共享發展工程。以脫貧攻堅為抓手,加快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扎實開展扶貧開發“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治行動,以繡花功夫和釘釘子精神精準落實各項扶貧任務,確保在去年首戰告捷的基礎上再戰再捷,完成44個貧困村出列、4.57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任務。此外,統籌抓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不斷提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這五個“一號工程”,既關乎當前,又影響長遠,已從藍圖進入實踐,正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強力推進。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精心部署,負重奮進,苦干實干,銳意進取,頑強拼搏,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目標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