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蹈表演能力的概念與重要性
“能力”對舞蹈而言有其狹義理解,即完成舞蹈技術技巧中高難度的騰跳、翻轉動作所必需具備的生理與心理特征。而此處論及的“能力”這一概念,是基于心理學的范疇之下,指人類順利的完成某項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舞蹈能力則包括了對角色的感受能力、身體動覺思維能力、身體記憶與想象能力、音樂感知能力、舞蹈情感能力等等。
舞蹈表演能力的內容及其重要性表演能力是人們成功的完成一項表演藝術所必須具備的生理、心理條件。毋庸置疑,存在于舞臺空間的表演藝術也并非普通人所能為之,它所需要具備的是一種多元的、特殊的、綜合的高級能力。舞臺藝術諸如戲劇、音樂、舞蹈、相聲、小品、雜技以及體育競技的藝術體操、健美操、花樣滑冰等等,在各自領域都對“表演能力”提出了特定且復雜的要求。如音樂要求演唱者具備扎實的歌唱技能,協調的形體動作包括面部表情、站姿和手勢動作,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
舞蹈與上述各門類的表演性質不同,它是以身體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時空藝術,不僅需要各項心理素質,同時也有對生理層面深切關照。舞蹈是以人的身體為主要表現手段的動覺藝術,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它通過身體去塑造人物性格、表現內心無法抑制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肢體和心靈成為舞蹈表現的兩大本體,并在此過程中集中體現著身心交融、密不可分的藝術關系。
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
“能力雖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與基礎,但它主要還是在后天學習與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舞蹈表演能力雖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大多數還是在后天的表演活動和實踐中塑造起來的。舞者身體的開發雖然有限,但人的表現力卻是無法窮盡的。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和塑造正是要不斷的開發和挖掘身心表現的無限可能性,提升演員表演的人格魅力。
在有限的時空里,使舞蹈肢體的表現更具感染力,塑造出生動可感的舞蹈形象,這正是舞蹈演員孜孜以求的目標。筆者根據自己在北京舞蹈學院多年的學習和表演經歷,以及進入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身份轉換的自身感悟,認為表演能力的塑造在生活、訓練場和舞臺實踐這三大空間里,同時,對以下層面的表演能力塑造深有感觸:
觀察力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高級知覺活動能力。有著敏銳觀察力的人,總能在生活中捕風捉影,使之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和無形推動力。這種觀察能力要求我們不僅需要對舞蹈動作的觀察,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藝術創造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并且放大著生活中的點滴,同時生活又能感染著藝術表演者。動作的模仿能力可謂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手段。如張繼剛編導的古典舞作品《千手觀音》,舞蹈中千手觀音的形態就是對壁畫的模仿并做了升華。
在舞蹈訓練傳統且經典的“口傳身教”方法之下,我們通過模仿舞蹈的動作、造型和表情,掌握該舞蹈的動速、動力、動態、動律,這樣的訓練能最直接也最有效地使舞者準確地完成舞蹈動作、訓練用以舞蹈的身體、使舞者從中找到該舞蹈的規律。此方式直觀高效,但只是一個基礎,我們也只是照葫蘆畫瓢掌握基本模子,欲更深入地理解舞蹈、獲取其內在規律,則不能滿足于簡單的模仿,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其他各方面綜合塑造表演能力。
三、結語
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起著絕對關鍵的作用,這一能力貫穿著舞蹈演員的畢生事業,是檢驗一個演員是否成功的試金石。藝術就是一個不斷顛覆、不斷打破、不斷反思自我的過程,舞蹈表演能力所涵蓋的內容之廣內涵之深也并非紙上談兵,需要舞者在心理素質、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上狠下苦功,各個擊破,全面、綜合的發展自身的各項知識技能,不斷超越自我,攀登藝術之巔。
(作者單位:滁州演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