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馬晨晨 實習生何雯娜
上午八點半,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光線明亮。蛋白與抗體平臺研發負責人廖李靜博士站在操作臺前,緊盯儀器上的實驗結果圖,匯總并分析數據結果。隨后,她轉身查看實驗進度表,安排團隊工作,“一部分人負責蛋白的表達與純化,另一部分人準備試劑和儀器進行活性檢測……”在她的統籌下,各項實驗穩步推進,實驗室中彌漫著專注的氣息。
“我是湖北天門人,在武漢求學,學的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畢業后來到南京的高校任教。”在日復一日埋首于理論研究與論文撰寫的科研日常中,廖李靜漸漸覺得,自己在高校的科研成果多停留在學術層面,“我想睜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擺脫自己思維上的局限性。”
機緣巧合下,廖李靜結識了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得知公司正缺能在蛋白抗體領域啃下硬骨頭的研發帶頭人。當聊到行業現狀與未來規劃時,二人越聊越投機——公司想做出能解決行業痛點的成果,廖李靜則希望自己的研究能跳出實驗室,貼合行業實際。就這樣,雙方當即達成共識。進入公司后,廖李靜便牽頭負責蛋白與抗體項目研發。
2014年在滁州成立的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猶如一座“超級工坊”,為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和原料供應。
“我們公司的業務應用覆蓋基礎生命科學研究、新藥研發、體外診斷核心原料開發等多個領域,突出優勢就是能提供基因—蛋白—抗體等原料的一站式服務。”這些年來,廖李靜已成為公司研發的中堅力量,帶領團隊不斷深耕蛋白與抗體研究,重點攻堅分子診斷酶這一功能性蛋白研發項目。
“經過反復試驗與工藝優化,分子診斷酶研發項目已落地應用,比如,它在提升核酸檢測靈敏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廖李靜補充道,在精準診斷、個性化醫療等領域,它也能派上大用場。
目前,該項目的發展已趨于成熟,但廖李靜團隊并未就此停下腳步,而是選擇繼續攻堅,計劃通過改造酶的分子結構、發掘具有新功能的酶,進一步提高其活性與穩定性,同時拓寬在不同檢測場景中的適用性。廖李靜說,做科研就是在已知中找未知,在成熟的基礎上再往前邁一步,每一點優化都可能會帶來新的突破。
投身蛋白與抗體研究以來,廖李靜的探索之路也并非一路坦途。她潛心鉆研的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因脫離活細胞環境,需精心構建反應體系,不僅成本高昂,操作起來更是難度極大。整整三個月,廖李靜每日重復實驗,根據實驗結果不斷調整反應條件,卻沒有一點進展,實驗陷入瓶頸期。
“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能快速合成特殊蛋白,且靈活性高,可以避開活細胞體系的諸多限制,能夠實現高效、可控的生物化學反應,廣泛應用于藥物研發、生物制造、蛋白質互作以及高通量篩選等領域。”廖李靜說,這值得她沉下心來繼續攻關。于是,她白天泡在實驗室里反復優化技術細節,晚上則苦讀文獻,試圖從中找到突破口。
終于,在歷經無數次調試后,蛋白表達的信號成功亮起。可緊接著,表達量不夠、活性不足又成為擺在眼前的新難題。但這絲成功的信號,讓廖李靜看到了進展、更堅定了方向。她越挫越勇,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一遍遍調整、一次次驗證,直到蛋白的表達量和穩定性都有了顯著提升,相關服務也成功上市。
2024年,廖李靜帶領的研發團隊成功斬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份榮譽,是對她深耕科研之路的肯定,更是前行的動力。“我會帶著‘扎根實際、服務應用’的初心,不斷探索精進,為生命科學發展添磚加瓦,讓實驗室里的每一次突破,都能成為惠及產業、造福社會的實用成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