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烈日炙烤,滁城氣溫直逼35℃。在滁城政務中心警務站,貼著“酷暑高溫,您辛苦了!”的冰柜嘶嘶冒著冷氣。外賣騎手小李匆匆停好車,抓起一瓶冰鎮(zhèn)礦泉水猛灌幾口。“有水喝,能熱飯,還能充個電,像個小驛站!”他抹了把汗,對記者笑道。這里正是團市委今夏設立的10個清涼補給站之一。
面對持續(xù)高溫“烤”驗,這已是團市委連續(xù)第四年發(fā)起“青愛亭城 清涼一夏”行動。與往年不同,今年清涼補給站從7處增至10處,覆蓋街頭警務站、社區(qū)中心、街道實踐站等關鍵點位。“我們瞄準新就業(yè)群體需求與覆蓋盲區(qū),向外賣、快遞等行業(yè)青年贈送礦泉水、防暑物品等。”團市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補給站依托人流量大的警務站、青年之家,專人維護,確保實效。”
在紫薇社區(qū)青年之家,冰柜里不僅堆滿礦泉水,還塞著雪糕。環(huán)衛(wèi)工人丁傳勤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她擰開一瓶水,又拿起一支雪糕:“一天要喝六七瓶水,自帶的水壺根本不夠。這兒工作人員貼心,忙時甚至送水到我們手上!”志愿者林靜記錄著清涼補給站臺賬,“我們這個站點高峰時單日有30多名環(huán)衛(wèi)工、快遞員、建筑工人前來‘加油’”。
小小的補給站,是共青團組織力向服務力轉化的鮮活注腳。團市委主導成立共青團互聯共建委員會,整合黨政、青聯、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改變以往集中慰問單一群體的模式,統(tǒng)籌為外賣、快遞、交警、消防等多個戶外工作群體提供精準服務。在物資保障上,青年企業(yè)家捐贈冰柜,共建單位實行“接力補給”機制,確保酷暑期間供水不斷檔。“一個共建單位預算用盡,立刻由下一家接棒。”團市委相關工作人員說,“如同清涼‘接力賽’,確保整個盛夏‘不斷供’。”
從政務中心警務站充電、如廁、藥箱等的延伸服務,到紫薇社區(qū)志愿者主動送水的溫情,點滴細節(jié)讓戶外工作者感受到被“捧在手心”的尊重。“大熱天被人記掛,干活都有勁!咱得把馬路掃得更干凈,回報這份心意。”丁傳勤的話語樸實動人。
酷暑之下,10座清涼補給站如同散落街頭的“青春綠洲”,用一瓶水、一根雪糕、一把歇腳椅,悄然匯成亭城的文明清流。當橙色環(huán)衛(wèi)服、藍色快遞工裝與志愿者的紅馬褂在補給站相遇,汗水澆灌出的正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青春底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