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近年來,滁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將儲備土地視作城市發展的寶貴資產,借鑒農業精耕細作理念,從土地收儲、日常維護、動態監管到合理規劃利用等各個環節入手,緊扣“精準保障、高效利用”主線,創新機制、靶向施策,實現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和資源集約水平“雙提升”,賦能城市發展邁向新高度。
細致謀劃,精準收儲。堅持以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為導向,結合市本級重點項目清單、土地市場動向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細致摸排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用地需求,以“年度供應計劃”定“年度收儲計劃”,科學確定年度計劃收儲總量17564畝,其中工業用地占比30.64%、經營性用地占比69.36%,為市重點項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優先儲備空閑、低效利用等存量建設用地,騰出空間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有效投資,實現土地儲備“優儲精供”。
建新機制,高效推進。2022年以來,先后出臺《滁州市本級國有土地收儲工作流程》(試行)、《滁州市市直儲備土地管護及臨時利用管理辦法》(試行)、《市直土地征收管護工作機制》,建立自然資源、住建、財政、屬地政府(園區)等多部門聯動機制,進一步明確市直土地征收管護要求和責任。結合土地出讓計劃,提前開展擬出讓地塊詳細勘查、地上附屬物清理等工作,縮減土地收儲時間,將招商項目的“等地期”變為“加速期”,實現儲備土地高效供給。定期對儲備土地開展“拉網式”巡查,充分借用無人機、高清網絡監控等科技手段實時監控地塊情況,采用“人防+技防”落實儲備土地管護責任,確保土地權益不受侵害。
生態融合,多元管護。針對儲備地塊數量多、任務種類多樣性等特點,探索儲備地塊管護利用新模式,充分考慮土地儲備的公益性和可持續發展,將“綠色儲備”的理念融入到土地管護利用過程中,“因地制宜”采取建設公園綠地、停車場等多元化管護模式,從依托自身或轄區街道進行巡查管護,向委托國企進行管護為主發展,嘗試將兩年內暫不出讓或使用的儲備土地,交由市屬國有企業進行管護。如萬達北側92畝收儲地塊,移交市工投集團管護后,不僅地面上大量種植物已清除,還建起了臨時停車場和便民疏導點,此舉將大力緩解周邊居民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還協助解決了周邊商販占道經營而造成的城市管理難題,充分發揮了儲備土地的社會價值。(儲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