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先后發布10項2025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和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0項2025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包括:EAST首次實現千秒量級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發射第一束光,“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60MW/600MWh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高分辨率三維介觀尺度熒光顯微技術,基于脫氨酶的轉錄因子印記技術,己二酸的生物制造關鍵技術,基于新型光敏蛋白的基因治療技術,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北京重大開源成果。
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包括:嫦娥六號返回樣品揭示月背28億年前火山活動,實現大規模光計算芯片的智能推理與訓練,闡明單胺類神經遞質轉運機制及相關精神疾病藥物調控機理,實現原子級特征尺度與可重構光頻相控陣的納米激光器,發現自旋超固態巨磁卡效應與極低溫制冷新機制,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額外X染色體多維度影響男性生殖細胞發育,凝聚態物質中引力子模的實驗發現,高能量轉化效率錒系輻射光伏微核電池的創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影響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證據。
論壇政策成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相較于往屆,今年的重大成果發布實現了3個“首次”:在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20周年之際,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次在論壇開幕式環節發布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首次面向全國范圍進行成果征集;首次由人工智能全流程參與發布視頻制作,以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展現北京在人工智能創新方面的最新成果。
記者注意到,本次發布的成果聚焦科技前沿,涵蓋賦能千行百業的新技術。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布首次展示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
去年以來,小米汽車受到廣泛關注。本次發布會上提及的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中,“AI+新材料”應用場景就有小米的身影。據了解,小米與國家級材料重點實驗室合作,基于AI仿真系統研發出高強高韌免熱處理環保壓鑄材料“泰坦合金”。在泰坦合金中加入30%的循環鋁,每個零件可實現碳減排352.53千克,峰值產能相當于每年多種植488萬棵樹。此外,小米搭建的視覺大模型質量判定系統,能夠檢測毫米級缺陷,準確率超99.9%,極大提升了檢測效率和精度。
記者還注意到,“AI+醫療”應用場景推出了AI兒科醫生產品。這一產品由百川智能與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聯合研發,整合了醫院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與百川智能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實現圖文問診、語音問診、視頻問診、醫療信號分析及健康管理等核心應用模式。2025年1月15日,北京兒童醫院組織12名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對60例兒童門診病歷進行了診斷,醫生診斷準確率達78%,AI兒科醫生準確率達82%。
在“AI+零售”方面,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與合作伙伴聯合推出首個具身智能智慧藥房解決方案,由具身大模型機器人Galbot負責24小時無人值守運營。銀河通用相關負責人介紹,Galbot解決了傳統藥房人力不足、服務時段受限、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實現了從補貨到取貨的全鏈條無人化運營。
北京重大開源成果也是首次集中展示。北京信息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吳珺介紹,此次發布按照“開源開放為本色、創新引領為特征、共治共享為要義、構建生態為根本”的思路,系統展示北京開源成果矩陣,包括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開源計劃、中國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理想汽車自研操作系統等。
理想汽車整車操作系統架構負責人黃震介紹,理想汽車自研車用操作系統結合高算力芯片與國產芯片替代,實現算力高效共享和利用。此外,該系統通過全域身份認證和數據加密,可有效防止安全攻擊,保證信息安全。
“最核心的就是減少‘輪子’的重復建設。”黃震說,理想汽車自研操作系統開源后,開發者可深度參與架構優化與功能定制,徹底打破“黑盒化”技術壁壘,填補智能汽車全場景操作系統開源市場的空白,保障產業鏈安全可控。
中國青年報北京3月27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張茜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3月28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