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弘毅)12月4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上海市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召開一年來三省一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成果成效。一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制定實施第三輪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合力推進18項長三角重點合作事項,加快實施10項一體化發展實事項目,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等專項行動,奮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從經濟總量看,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總量從2018年占全國比重23.9%提升到了2023年的24.4%;長三角“萬億城市”從2018年的6個增加到9個,占全國比重超1/3。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已集聚大型科學儀器46441臺(套),長三角科技創新券已支持企業購買創新服務超7000次,支持金額超1.7億元。共建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聯合促進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在全國每生產10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4輛來自長三角地區。
公共服務便利共享。長三角累計已有170余項高頻政務服務和應用實現跨省“一網通辦”,今年還創新推出長三角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跨省就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免申即享”。長三角率先在全國試點的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至今年10月底已累計超4600萬人次,減少群眾墊付超70億元。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開通,長三角高鐵營業里程已超7600公里,較2018年的4150公里增加超80%,全長163公里的滬蘇湖高鐵年底具備通車運營條件,上海至湖州通行時間將從原來約2小時縮短至40分鐘左右。連接起虹橋國際機場和浦東國際機場之間的機場聯絡線今年也將投入運營,線路全長68.6公里,“兩場”聯通最快只用40分鐘,極大縮短了長三角節點城市時空距離。
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今年1月至10月,長三角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3%,較2018年同期提升8.2個百分點,PM_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同期的42微克/立方米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