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瑞
郭家瑞,男,1941年5月生,中共黨員,滁州市天長市仁和集鎮水產產業化協會黨支部書記。郭家瑞是水產技術專家,深耕水產養殖業62年,退休前他長期駐扎仁和集鎮指導養殖戶,曾解決多品種魚類人工繁殖難題,引進團頭魴等良種、新種30余個。退休后,他繼續發揮技術專長,指導當地水產養殖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大戶,創新發展養殖新模式,提高水產養殖經濟效益,幫助指導解決水產養殖問題4.2萬余次,組織技術培訓3萬余次。他助力鄉村經濟發展,培養新型鄉土漁業實用人才600余人,服務水產養殖戶1400余戶,創造經濟效益17.4余億元。郭家瑞獲評全國農業系統成人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優秀老科學技術工作者榮譽。
引進漁業新品種,激活本土水產養殖
1962年,21歲的郭家瑞從安徽水產專科學校淡水養殖專業畢業,毅然前往天長市界牌魚苗場參與苗種生產技術攻關,他曾先后在廣東各大養殖場學習先進技術經驗2個月,返鄉后,他挖育苗池、搭實驗房、建實驗塘,進行魚苗人工繁殖實驗。為獲取更準的數據,他在實驗塘旁邊搭建簡易竹棚,日以繼夜地守在魚塘邊觀察、記錄魚的習性,因為常年在水中工作,他的指甲被泡得發白,腿腳也落下了疾病。1966年,郭家瑞參與的人工繁殖“四大家魚”獲得成功,翻開了當地漁業養殖的新篇章。
隨后,郭家瑞又將目光放在了長江鮭魚的人工繁殖上。他發現鮭魚處在發情期卻一直卵泡不成熟,無法排出,無法受精。他查閱資料,咨詢專家,了解到鮭魚需要逆水環境刺激卵泡成熟,于是,他便搭建高臺,通過高處放水方式模擬生態環境,并連續1周吃住在育苗池。期間,他每隔4小時觀測記錄水溫、水質,每隔1-2小時觀測記錄魚苗卵泡成熟情況,通過數據觀測和反復實驗,解決鮭魚卵泡成熟問題。郭家瑞用1年多時間,成功大量人工繁殖長江鮭魚。
60余年間,郭家瑞引進團頭魴、銀鯽、巴西鯛等良種、新種30余個,豐富了天長市水產養殖種類。他本人先后承擔省、市、縣等科技項目40余個,自主開發10余個,如今,83歲高齡的他仍奔走在養漁一線,實驗新品種、參加科技交流……把實用技術與高新技術應用到漁業上。
組建專業團隊,探索養殖“新模式”
仁和集鎮水資源豐富,鎮上以水產為業人數不少,但由于缺乏養殖技術,養殖戶往往賺不到錢,也出現大部分養殖企業虧錢倒閉現象。如何提高水產養殖的產量與效率,幫助養殖戶走出困境、穩產增收,成為郭家瑞關注的新問題。
為集中向漁業人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系列化服務,1982年,郭家瑞牽頭,與17名成員組建安徽省第一個農技協組織——天長市界牌水產研究會(2007年界牌并入仁和集鎮后更名為仁和集鎮水產產業化協會)。缺場地,郭家瑞就把自家住房作為研究會活動場所,把自家育苗池、實驗塘作為實驗基地。缺資金,就拿自己的工資補貼。郭家瑞立足實際,多次試驗,和團隊研究出水產養殖新模式,種草、主養河蟹、套養鱖魚、配養二冬齡鯽魚、混養赤眼鱒、細鱗鲴、花鰱、白鰱,實現高效養殖,推動了天長市養殖產業化、效益化、科學化。
推廣新養殖模式時,為了讓養殖戶放心,他住到了養殖戶刁子新的家里,悉心指導他在種魚入池前將設施安裝調試到位,手把手帶領他布置種魚孵化設備、隔離池、待產池,將產后修復池水質調控至最好狀態,緊盯孵化出苗關鍵時段,觀察苗種的生長情況,夜間,他讓刁子新放心去睡覺,自己則每2-3個小時起來觀察一次魚苗生長情況。新模式在全鎮萬畝以上的水面推廣后,先后幫助300余名水產養殖貧困戶成功脫貧,100余名養殖戶致富,而他自己卻連續一個多月沒有睡過一天好覺,雙眼熬得通紅。
奔走田間塘頭,解決漁民難題
“郭老,您最近有空嗎,我家的草魚有點不正常啊,身上發黑,還有出血,您能來看看嗎?”2024年4月,正在育苗池研究新品種育苗的郭家瑞接到養殖戶孫某的電話,立即趕往漁場所在地。在翻看病魚并觀察一會后,他說道:“你先不要著急,這個是出血性腸炎,是換季常見病之一。”隨后,郭家瑞耐心指導孫某如何用藥,并囑托他還需對水環境進行殺毒。隨后7天,他抽空前去觀察魚的恢復情況,并指導孫某調劑用藥,直至魚病問題解決。這樣的現場指導是郭家瑞的工作日常。他經常上午在漁場進行指導,下午就又趕往蟹場救急。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連飯碗都端不起來,嗓子啞得說不出話,妻子心疼地埋怨道:“跟魚打了一輩子交道,什么時候能歇歇?”郭家瑞堅定地說:“不能歇,養殖戶都等著我呢!”60余年來,他每年有300天以上時間在水產養殖一線進行研究指導,先后幫助養殖戶解決問題4.2萬余次,服務養殖戶1400余戶。
1982年,郭家瑞牽頭辦起全省第一個農民技術學校——界牌農技校,并針對學員需求進行分類培訓。多年間,村里的廣播,老科協大講堂等陣地都能聽到他科普的聲音,每次授課結束,村民們都親切地說道:“老郭,感謝您送來的財富經。”。截至2024年10月,郭家瑞已累計開展各類技術培訓3萬余次,聽眾達100萬人次以上,發放科技資料26萬份,科技推廣普及率達到95%以上。他還多方面多途徑開展學術交流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帶出了600余名科技漁業實用人才,助力天長市現代漁業產業和休閑漁業持續發展,促進區域漁業經濟增收60%以上。
漫漫水產路,郭家瑞用六十余年的堅守詮釋了水產人的奉獻與擔當。如今,他仍住在魚塘邊上,研究推廣漁業養殖新技術,奔走在田間塘頭,解漁民解困擾、開展科普講座,繼續在水產養殖這條路上忙碌和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