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2024年10月29日A05版)
市民和游客在南京太仆寺衙署前聆聽專家講解。
“南京太仆寺”是寺廟名稱嗎?以“南京”命名卻為何建在滁州?滁州與“長三角一體化”有何淵源?10月27的一場“滁州古城行走”活動吸引了近千市民和游客。在史學專家的帶領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為您揭秘。
“南京太仆寺”是馬政官署
“南京太仆寺是不是寺廟?答案是否定的,它是明朝管理馬政的官署,是明朝歷史上唯一設立在滁州的中央級政府部門。”10月27日下午3時,“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文旅活動在滁州南京太仆寺牌坊下簡約啟動,滁州市政協文史委原主任、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會名譽會長、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張祥林先生擔任此次活動主講。
據了解,張祥林先生多年從事地域文化研究,主編《滁州市志》《皖東人物》《皖東文史》《瑯琊山石刻》《人文滁州》等書刊,主編整理明代文獻《南滁會景編》《南京太仆寺志》等。“作為明朝中央機構之一,南京太仆寺主要負責全國馬匹的牧養與管理,以備軍需!”張祥林說,這一機構始于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由朱元璋下令設立于滁州。太仆寺不僅是全國馬政的最高機關,還隸屬于兵部,對明朝的邊防國務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現場,聞訊而來的市民和游客有近千人之多,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學生記者團在南京太仆寺牌坊下朗讀著王陽明詩《龍潭夜坐》,童聲引來眾多游客的圍觀,還有市民饒有興致地跟隨朗讀。
明明在滁州,為何稱南京?
“‘太仆’本為周天子執掌牧馬的官名,秦漢以后逐漸轉為掌管朝廷輿馬和牧畜事務的機構‘太仆寺’,隋唐至明清代代沿置,且有一套馬政制度。”張祥林說,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的作戰能力遠大于步兵,往往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在滁州周邊,有多處被稱作‘馬廠’的鄉鎮或村的地名,還有大柳草場等,這些名稱因何而來?”張祥林說,滁州山環水繞,草木豐美,適宜牧養馬匹,且滁州與南京僅一江之隔,對南京有拱衛作用。滁州是朱元璋起兵后攻下的首座城池,也是其“根據地”所在。因此在洪武六年,朱元璋下詔在滁州設立太仆寺,管理全國馬政。
其實,朱元璋早在建立明朝之前,已痛感馬匹的不足,在南京登基之后,令江淮地區大量畜養馬匹,并在滁州設置群牧監。洪武六年(1373)二月,朱元璋下詔在滁州建立太仆寺,命應天、廬州、鎮江、鳳陽等府和滁州、和州等地軍民負責養馬。
據傳,朱元璋十分重視馬政工作,在滁州設立太仆寺后,又于洪武三十年在國內其他地方設了5個分寺,至明朝永樂時期,一套完整的馬政體系基本形成。太仆寺為明朝五大寺之一,隸屬于兵部,掌管與馬政相關的政令。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后,為和北京新設的太仆寺有所區分,便更名為“南京太仆寺”,但管轄范圍依舊是八府四州。南京太仆寺在滁州存續270年,約有太仆寺卿145名、少卿153名在滁州任職,一直到明朝終結。
太仆寺對滁州影響很大
據當地官媒“滁州在線”推文稱,2016年8月,南京太仆寺依原圖在滁州復建,依托“明文化”為主線的龍池街景區建設也正式啟動。2019年10月1日,南京太仆寺建筑群對外開放,坐落于滁州市瑯琊區,與僅相距兩三里地的醉翁亭和隔壁的豐樂亭相呼應,成為當地的新地標。南京太仆寺與滁州有何關聯?對滁州影響有多大?對于游客的疑問,張祥林在解說中給出了答案。
“太仆寺對滁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城防影響都很大。”張祥林說,南京太仆寺是滁州歷史上唯一設立的中央級政府部門,提升了滁州政治地位;太仆寺的設立強化了滁州在官僚體系中的鏈接,全國層面政治文化信息能夠較快傳遞到滁州;太仆寺官員頻繁變動,加速官僚之間交往和互動,使之成為宦聚交游逗留之所,開闊了滁州官紳政社交際的空間?!赌铣鼤熬帯吩娢拿浗y計,明朝來滁進士以上官宦文人不下二千人,大大促進了滁州對外交流和文化提升。
南京太仆寺官吏中有許多思想家、文學家、詩人和書法家,對滁州文化傳承和新思想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正德八年,王陽明擔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在滁州講學,各地來滁從學者二百多人,開啟了陽明心學游學之端;明初大學士宋濂扈從太子經滁州,寫有《瑯琊山游記》;江南才子文徵明青少年時代從父文林(任南京太仆寺丞)居滁,與滁州結下深厚情誼,留下詩書碑刻。諸如此類人文建樹不勝枚舉,為后人留下寶貴財富。
此外,太仆寺官員協助地方興辦了一些務實利民之事,如奏疏賑災減賦、修橋鋪路、修繕城墻水關、守城防寇,都得益于南京太仆寺的支持,造福于民。
滁州與南京自古淵源深厚
滁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與南京乃至江蘇自古就淵源深厚。滁州與江蘇省接壤邊界達400多公里,與南京隔江相望。地緣相近,且多年來“互表友好”。
近年來,隨著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深度推進,南京和滁州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共同推進融合,使兩座城市空間的結合也有了可能。如今,滁州是南京都市圈重要成員,和江蘇省會南京一衣帶水,緊密相連,寧滁兩地的聯系和互動也一直備受關注。
滁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王詩根說:“滁州歷史悠久,滁州古城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與南京一衣帶水,緊密相連。作為地方高校,滁州學院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地方文化的發掘和整理,為長三角成員城市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下基礎。”
此次活動策劃人劉明忠老師告訴記者,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行走,讓滁州市民與古城親密接觸,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探尋城市發展的脈絡,將厚重的歷史一頁頁翻開,使古城的昨天和今天接通氣脈。此次以“欲乘龍馬回明朝”為主題,從太仆寺牌坊到衙署門前,從馬神廟到御碑、龍潭、來遠亭等一路前行,帶領大家追尋滁州“明朝的那些事”,尋找古城遺跡,聆聽古城故事。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葉素健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