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庭
李光庭,男,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來安縣三城鎮水利站站長。李光庭堅守在基層水利一線43年,從防汛前線到中低產田改造,從開機抗旱到巡查水面,再到加固圩堤,李光庭將自己練成了水利“多面手”。他帶領群眾改造1.5萬畝中低產田,白天實地放線、定樁、測量,在一線干活;晚上挑燈夜戰,設計溝、渠、路改造圖,助力政府2年時間開挖出8條干渠、24條支渠、280條斗農渠,改造后,當地小麥、水稻畝產量增收300余斤;參與拆除新建中小型電站7座,提升灌溉和農田排澇能力;參加防汛11次,轉移、安全救援群眾1600余人,用實際行動守護圩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
從“門外漢”到“土專家”
李光庭1981年高中畢業被分配至三城鎮(當時為三城鄉)水利站,因清流河、來河環繞而過的地理特點,三城鎮逢雨必澇,土地畝產低村民收入少,治水形勢十分嚴峻。李光庭白天跟著師父巡河堤、看大壩了解實地情況,晚上四處搜集水利相關書籍自己研讀。為了弄精水利必備設備“水準儀”的使用方法,他騎著自行車往返4小時前往縣水利局請教相關技術員10余次。面對圩堤出現“潵浸”現象無法解決時,當聽說南譙區烏衣鎮水利技術員胡師傅是這塊專家時,他立馬騎上自行車多次往返20余公里虛心請教技術員解決方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李光庭順利掌握了水利的基本知識。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上世紀90年代,白蟻一直是困擾水利工作的難題。一次巡河中李光庭發現白蟻的跡象,因技術限制無法準確找到白蟻洞。李光庭多方打聽四處咨詢專家,并翻閱相關技術書籍,最終根據掌握白蟻的生活習性判斷蟻道,再通過蔑簽找到主巢,最后對蟻洞進行滅蟻,這一方法也在全縣白蟻防治中得到廣泛應用。截止目前,李光庭通過人工尋找處理蟻巢16處,白蟻灌漿60余處,治理堤壩長度7.9公里,有效地預防了白蟻危害,保護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
從1985年開始,李光庭開始系統參加市縣兩級水利部門舉辦的專項業務知識培訓,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從測量到規劃,李光庭慢慢就從“門外漢”到“土專家”,1994年獲得來安縣水利職工的中技師職稱認證,2013年獲得滁州市排灌工程工高級技師職稱認證。
基層水利的創新領跑者
1989年,全國開展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三城鎮因圩區影響,夏季水多無法排出,冬季干旱無法蓄水,糧食產量低,經濟效益差,成為改造范圍之一。1989年到1990年,2年時間里,李光庭白天實地放線、定樁、測量,在一線干活;晚上,他在辦公室挑燈夜戰,對全鎮的1.5萬畝農田設計溝、渠、路改造圖。在固鎮村放樣時,因為連續野外風吹日曬30多天工作后,李光庭受涼發燒,為了不影響進度,他帶病堅持在一線,完成了最后的測量工作。2年時間,完成干渠8條長32.6公里,支渠24條長71公里,斗農渠280條長144公里。改造后,三城鎮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林成行,小麥產量由1989年前的畝產500多斤增長到畝產800多斤,水稻產量由1989年前的畝產700多斤增長到畝產1000多斤,實現了增收的目標。
糧食產量上去了,汛期農田保護也刻不容緩,1991年,流河、來河三城段圩堤除險加固工程開工。當時參加施工都是業務知識不高的民工,施工效果不盡如人意。李光庭想了幾夜,最終想到將每段圩堤用竹竿支撐、絲線做引,制作出施工模型,民兵按照模型施工。方法一經試用,果然事半功倍,為此李光庭不停歇地制造模型100余個,通過加固后將26.43公里的清流河、11公里的來河防汛標準由原來的5—10年提高至10—15年,造福了沿岸人民。2011年-2018年,李光庭參與拆除新建三城鎮中小型電站7座,其中廣大電站5臺套2800千瓦軸流泵,提升了三城鎮廣大片3.8萬畝農業灌溉和農田排澇能力,保障群眾耕地灌溉用水暢通,農業穩產增收。
基層水利的忠實堅守者
三城鎮每年5月便將進入汛期,在此之前李光庭他會徒步將30多公里的防汛圩堤仔細查看一遍。進入6、7月主汛期,李光庭便進入備戰狀態,根據每天天氣、降水量、河水位上漲情況等進行預測,遇到降雨天氣就每隔1小時觀測水位變化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白天在防汛一線現場指導,夜里伏在辦公桌前繪圖制表,制定搶護方案。汛情吃緊時,李光庭連家也不回,堅守在一線,守護圩堤安全。
2003年7月中旬,清流河上、中游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漲,在經歷集中強降水后,三城鎮伏灣圩于7月28日下午1點30分破圩。李光庭既當防汛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第一時間制定搶護方案,安排布置人員轉移事宜。夜里11點,他站在圩堤上指揮打樁護圩;凌晨1點,他冒著傾盆大雨,踏著泥濘小道,摸黑?水動員群眾撤離;凌晨3點,他背上80多歲的老婆婆到船上……經過1天2夜,李光庭組織干部群眾400余人,經過32個小時,安全轉移群眾850余人,無一人傷亡。
2015年6月27日強降暴雨,清流河水超警戒水位1.5米。塌方、裂縫,堤防險情不斷發生,受白蟻危害地段出現滲漏管涌。李光庭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果斷作出險情處理措施。防汛期間,他頂風雨迎雷電,奔波于堤防上,查險情、拿處理方案,帶領500余名搶險隊員奮戰在堤防12天288個小時。洪水退去后,李光庭又冒著酷暑連續奮戰15天搶修水毀工程,為迎戰新一輪洪水做準備。
2021年7月連續降雨,28日下午3點許,正在處置來河河堤管涌李光庭得知清流河段朱郢電站段出現了150米的迎水坡滑坡和堤頂裂縫,有塌方危險。李光庭立馬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后通過用水泥封縫堤頂裂縫,打樁固堤坡腳,防雨布壓實坡面等應急處理,并立馬抽調挖掘機1臺,召集10余人的黨員突擊隊開始搶險。打樁需要在迎水坡水中進行,年近6旬的李光庭毫不猶豫跳入水中穩定木樁,2個小時后,打樁點落腳適應。經過5個小時的鏖戰,圩堤安全隱患被消除,李光庭渾身濕透瑟瑟發抖。
43年里,潛入水中清理碎石關閉出水閘,匍匐在排撈溝上清理枯枝樹葉等堵塞物,抗上沙袋堵上管涌,李光庭參加大小防汛抗旱11次,轉移、安全救援群眾1600余人,用實際行動守護圩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