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譙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以“上進生”的奮斗姿態,奮力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爭前列、創一流。特別是在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中,自2019年簽訂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以來,雙方始終緊扣“一體化”與“高質量”,構建多層次、常態化協同工作機制。近三年來,兩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先后多次率隊互訪。連續四年印發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要點,實現更加融合、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協同發展。
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兩地探索建立“管委會+公司”合作模式,建立完善共招、共育、共享的產業發展合作機制,南譙經開區和浦口高新區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的滁州南浦合作開發有限公司,并實質化運作。南譙區25家區直單位與浦口區簽訂合作協議,常態化開展合作對接。得益于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兩年多來先后獲得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準的專項債項目8個,申報資金33.3億元,爭取長三角中央預算內項目3個,獲批資金2.48億元。拓展發展空間,在新一輪“三區三線”調整中,南浦新型功能區新增14.5平方公里發展空間,預留14平方公里拓展區。提升基礎配套,8平方公里啟動區框架已全面拉開,累計投入超100億元,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51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藍白領公寓陸續交付使用,園區承載力不斷提高。
產業協同初見成效。自2021年浦口明確將南浦合作產業園納入南京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規劃建設區以來,南譙區立足集成電路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緊盯設備制造、硅基材料、封裝測試等細分領域,全力開展項目招引。2021年落戶南浦合作產業園的首個半導體項目——華瑞微IDM項目,實現了南譙區半導體與電子信息產業“從0到1”的突破。同時,南譙區堅持基金組建和產業發展相向而行,2021年雙方共同組建20億元的南京都市圈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目前,該基金已引進江宸德瑪、陽銘智能2個億元以上項目落戶。以此為突破,該區先后參與組建16支產業基金,總規模超100億元,助推博晶科技、拓維FMM掩膜版、錫凡半導體、亞芯微電子等50多個億元以上項目落地新型功能區,其中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項目占比75%以上。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該區立足“高教+科創”的發展定位,10平方公里的高教科創城已初見規模。在雙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2023年6月又探索出“研發在浦口、生產在南譙”合作新模式,聯合從深圳招引總投資50億元的德蘭明海儲能項目。持續深化與南工大、南航、南農大等高校創新合作,南工大實訓基地每年培訓學生超4000人,其孵化的工大開元環保項目預計2025年在北交所報會。與南航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建設6萬平方米的低空經濟研創基地,轉化的南航先進直升機研發制造項目,目前已實現噸級傾轉旋翼飛行器首飛。同時,與東南大學、南航等高校共建“引才工作站”,近三年來,共引進高層次人才283人,其中院士8人。總投資43億元建設的安徽科技學院滁州校區、滁州技師學院,今年9月將正式招生。
公共事業共建共享。推進民生共享,兩地共12所學校開展點對點結對共建,8所學校合作辦學。浦口區醫療專家在南譙區開設名醫工作室,建立兩地醫療健康檢驗影像互認、特色??乒步ǖ葯C制,并實施雙向轉診等13個合作項目。推進交通互聯,北沿江高鐵等重大交通設施持續推進;南京D13、604、611三條公交線路在滁寧公交換乘中心與滁州公交無縫換乘,實現滁寧公交的“一卡通”。推進生態共保,以滁河保護為核心,促進區域生態協同發展。持續推進滁河聯合河長制,共同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滁河南譙段被水利部評為長江經濟帶最美河流。推進服務通辦,通過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浦口區、江北新區等地建立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21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