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通訊員楊 明 全媒體記者張開興)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平安和諧的新期盼,近年來,我市著力升級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重點在縣(市、區)和鄉鎮(街道)兩級建立“一站式”調解中心,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和仲裁、律師、公證等多種資源,加強與法院、公安、信訪等部門的緊密銜接、融合聯動,實現矛盾糾紛“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攬子”化解。
健全“多元聯動”,同頻共振齊發力。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平安辦等8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意見》《關于推進“一站式”解紛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加強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與訴訟的有機銜接,畫好矛盾糾紛化解“同心圓”。
狠抓“源頭治理”,前移關口事前防。推動社會矛盾風險防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將防范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的前置程序。推行社會公示聽證、專家咨詢、合法性審查、執法監督等制度,推動矛盾糾紛防控貫穿規劃、決策、執行、監管各領域各環節。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和預警機制,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和網格員、志愿者、“五老人員”等力量,定期開展“上樓”“敲門”活動,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分析、早預防。
織密“調解陣地”,貼近群眾及時幫。形成以縣級調解中心為重點,鄉鎮為主力,村(社區)為基礎,行業性專業性為補充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調解工作新格局。打造“香樟樹下”“老墻根”等遍布村(社區)“百姓評理說事點”1402個,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在“嘮家常”的過程中,將群眾訴求和意愿收集上來、將黨的惠民政策宣講出去、將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壯大“調解力量”,專人專事專門調。深化“融媒體”普法,發揮“兩微一抖”作用,面向管理、服務、執法對象和社會公眾開展緊貼民生實事熱點的法治宣傳教育。推進鄉鎮(街道)合法性審查工作全覆蓋,嚴格審核責任,強化審核能力。選聘723名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擔任鄉村法律顧問,提供基礎性法律服務、參與基層決策合法性審查工作、協助村(社區)把關日常法律風險點等,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力,滿足群眾法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