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2月26日2版)
2月25日,來自南京、合肥、滁州等地游客紛紛走上全椒太平橋。“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傳統民俗活動,是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之一,入選國家體育總局“中華體育文化優秀民俗民間項目”。本報記者 范柏文 王蘭蘭 攝
2月25日,農歷正月十六,全椒縣一年一度的走太平傳統民俗活動進入高潮。
一大早,全椒縣的老百姓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過積玉橋、袁家灣老街、紅欄橋、太平大街,最后匯聚到襄河上的太平橋上,走過太平橋,放煙花、燃爆竹、燒香燭、結紅帶、賞民俗,以此祈禱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被譽為“中華民俗的活化石”,是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省體育局授予“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記者跟隨走太平的人群,走過三橋兩街,感受新年新希望。
“在全椒投資已有幾年,但前幾年走太平都錯過了,今年終于圓了夢。”寧波客商林建培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在全椒縣大墅鎮投資建設了安徽爬山虎新材料有限公司,這幾年發展很快。“得益于全椒縣優越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政策,大墅鎮給予的‘保姆式’服務也讓企業得以安心發展。”林建培說。
在外發展的“椒子”回鄉走太平是每年的“保留節目”。南京全椒商會20多人組成的方陣異常醒目,他們高舉橫幅,人人戴著大紅的圍巾,昂首闊步向前進。全椒人梅益龍1996年就去南京發展,做工程、開酒店,每年都要回來走太平。
“上個月南京全椒商會二屆一次會員大會召開時,全椒縣領導專門到場祝賀、授牌,并介紹了家鄉近幾年的發展情況,讓我們備受鼓舞。如有機會,一定要回家鄉投資,支持家鄉建設發展。”梅益龍對記者說,商會如今已有企業家在家鄉投資,還經常開展推介家鄉、捐資助學、賑災義捐等活動。
作為本地支柱企業之一,全柴集團方陣共有80人。大家統一著裝,隊伍整齊,意氣風發。“盡管有政府扶持,但企業不能一直端著老飯碗,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轉型發展。”全柴集團車間技術員小劉邊走邊向記者介紹,這些年公司轉型發展很及時,領導層執行力也很強,不僅在傳統的柴油發動機方面一直保持領先,還向新能源發動機、氫能源方向發展,前景光明。
行至太平橋,氣氛到達高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百米金色長龍時而跳躍翻滾,時而龍頭高昂,引得人們駐足拍照,掌聲喝彩聲不斷。“這條龍是咱們古河鎮晉集村自己扎的百米老柴龍,龍燈隊共78人,舞起來氣勢恢宏,更顯喜氣。”41歲的晉集村村民孫遠洋告訴記者,老柴龍是全椒非遺,有200多年歷史。
“走完太平橋,年才算過完,新的一年才算開始。”全椒居民陳本帶著上四年級的女兒一起走太平,在太平橋上結紅帶,祈盼新的一年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