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鋒
李世鋒,男,1973年11月生,中共黨員,高級農藝師,定遠縣定城鎮農技中心站站長。李世鋒29年如一日扎根基層、服務三農,每年接聽農戶咨詢電話2000余個,培訓農戶300余人次,累計指導幫扶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1000余家;他引進推廣陽光玫瑰葡萄,幫助農戶解決種植難題,推動畝均增收1.5萬元,累計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等200余項次。2019年,為緩解定城鎮秋季撂荒嚴重的困局,他3個月摸排了20萬畝農田的種植、排水等情況,因地制宜,研究出解決方案,促進年均增種小麥2.5萬余畝、油菜3000余畝,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6萬余畝。李世鋒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省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先進個人、市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市級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心系廣大農民,加強技術推廣
2008年,李世鋒任定遠縣定城農技中心站站長,為把農技服務送到農民手中,他跑遍定城鎮的30多個村社區,在平凡崗位上腳踏實地一干就是29年。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微信號發給每位農戶,把微信朋友圈、QQ空間作為“農技宣傳欄”,每年他都接聽農戶咨詢電話2000多個。
“2006年我種的35畝水稻遇到了稻飛虱,買了很多農藥灑就是不見效,后來我想到了李主任留的電話,他聽了情況立刻來田里實地查看,開出了藥方,用什么藥、如何配比、怎么打藥,都說得清清楚楚。”定城鎮種糧大戶陳傳明激動地說:“多虧了他,我平均每畝減少損失300公斤,多賺了1萬多元!”
2018年1月,一天三遍查看天氣預報的李世鋒接到農業部門極端雨雪天氣預警信息,他趕緊在全鎮種植戶群里通知雪情,然后給種植大戶挨個打電話,又親自進村入戶、查田查棚,交代注意事項。“如果不是李站長及時通知我們保護大棚,讓臨時增設火爐、使用大功率燈泡,我們剛投資200余萬元的扶貧大棚基地就‘全軍覆沒’了。”時任定西社區書記董如松回憶說。
2023年,他推動開展“江淮地區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項目,推動定遠縣水稻畝增產100公斤左右,優質良種覆蓋率100%。此項目被省農業農村廳、省農學會評為農業科技推廣類成果三等獎,被省農業農村廳推介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名師和精品課程”。
此外,他還編寫了重點技術推廣資料10余篇,印發生產技術方案2000余份,累計引進推廣各類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試驗實施各類農業項200余項次,其中“精準配方施肥與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獲評2016-2018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他重視高素質農民培育,累計培訓100余場,平均每年培訓300人次以上,指導幫扶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1000余家。
心系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2012年,李世鋒到滁州參加學習,在培訓會上老師介紹了一種陽光玫瑰葡萄品種,他認為定城鎮的土壤、地形、氣候適合種植,可以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沒有種植經驗,他一趟趟赴江蘇、浙江等地學習取經,陽光玫瑰葡萄果銹較重,還容易發生氣灼、日灼現象,他帶著徒弟反復思考實驗,通過合理施肥用藥、給果園覆草、給果實“打傘”等一系列“組合技”解決難題。經過不斷摸索,技術日益成熟,李世鋒有了信心,就開始推廣,目前全縣95%以上種植戶將所種葡萄品種更換為陽光玫瑰。
“2022年夏天的持續高溫差點將我的葡萄毀園,李站長教我在避雨棚上增加遮陽網,在中午高溫時減少日照時長,夜晚少量多次給葡萄根部灌水,保住了我的70畝葡萄園,也保住了我的收益。”葡萄種植戶孔俊高興地說。孔俊的葡萄園常年平均產量在4500斤左右,李世鋒指導后,平均畝產量提高到6000斤以上,畝均增收1.5萬元。
在他的技術指導下,東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陽光玫瑰在安徽省第五屆優質果品(加工品)展評會上被評為三等獎,皖蕊牌葡萄榮獲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參展產品金獎,本地的瓜蔞、草莓、芡實、食用菌及其他瓜果蔬菜等特色產業也蓬勃發展。
心系糧食安全,破解秋種困局
2019年,定城鎮秋季撂荒嚴重,大部分小農戶常年只種一季稻,一到秋季大片稻茬田無人深翻和耕種。定城鎮作為全縣第一大鎮,秋種工作卻排在全縣倒三,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為了破解困局,他向全鎮12個村的種植戶了解情況。剛開始村民并不配合,但李世鋒并不氣餒,他聯系了各村干部和村民組長,組織大家開座談會。在開誠布公的氛圍里,村民終于將困擾和顧慮都說了出來。以村民提出的問題為導向,李世鋒立馬著手解決。春寒料峭,他花了3個月時間觀察記錄定城鎮20萬畝農田的種植、排水等情況,連天加夜查閱資料,搜集全國農業發展先進縣種植模式,并請教全縣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民,找尋適合定遠的方法。
“外出務工的農戶田空著浪費,我就勸說他們把田租給親朋或種植大戶代種,田不荒廢的情況下還能增加收入。”李世鋒說。除此之外,他還指導各村針對秋季能排水的部分農田,實行村級兜底耕種,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他的推動下,定城鎮種植面積年年增加,到2023年秋季,定城鎮平均年增種小麥2.5萬余畝、油菜3000余畝。
2021年起,為了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他多次前往縣發改委、農業農村局等單位請示對接,先后爭取了6萬余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大到設計高標準農田建設程序、小到數據統計表格制作他都親力親為。他還創新機制,協調鎮村組三級全程參與,大大減少工程的變更,有效推動了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發展。
“多虧了李站長全面設計,家塘、道路、溝渠等工程布局大多非常合理,群眾們滿意,矛盾就少,我們后面施工特別順手。”高標準農田施工方負責人張學東說。
李世鋒坦言:“基層農技人員干的都是平平凡凡的工作,我就想把學到的農業科學技術服務農戶,讓農戶的種植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產量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