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12月11日11版)
11月21日,家住鳳陽縣棗巷鎮某村年近七旬的趙老漢趕了近50公里,專程來到鳳陽法院,感謝主審法官代文清。
不久前,趙老漢起訴其侄趙某等人借貸糾紛一案,案涉標的額為5萬元,但他卻不能提交直接證據借條。據趙老漢所述,案涉5萬元系其前幾年打零工所掙得的養老錢,隨著年紀增長,找工作越發困難,其便回到老家。其侄子趙某由于承包某地工程急需資金向他借錢,趙老漢心想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便爽快地將5萬元交予趙某,趙某出具借條一張。誰料,這張借條被趙老漢不識字的妻子當作廢紙扔掉。趙老漢想錢是借給自家侄子,便讓趙某重新出具借條,趙某開始時答應,后來便拒絕出具借條進而否認借款事實存在。無奈之間,趙老漢將其侄趙某等人起訴至鳳陽法院。“沒想到親叔侄關系竟落得如此田地,我只能來法院請求法官為我做主,這5萬元就是我的后半輩子啊。”趙老漢淚眼婆娑地對法官說。
面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的案件,主審法官代文清一時間犯了難,是否應該簡單地“一駁”了之?5萬元對趙老漢來說可是筆不小的錢,想到這里,代文清法官為查清案件事實,為這起“小案”竟前后開了三次庭。庭審中,法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詢問雙方當事人來確認事實。同時,依據當事人申請,進行調查取證,前后三次走訪村民共計十余戶,眾人均認可案涉債權債務關系成立,并制作筆錄附卷。代文清法官積極進行判前說理,將自己對案件事實、證據、法律的認識,向當事人及時詮釋,讓當事人了解法官自由心證的過程。支持趙老漢訴請的判決作出后,被告上訴至滁州中院。
不料,二審程序尚未開始前的一天晚上,趙某主動找到趙老漢將借款5萬元歸還,表示自己錯了,后悔不該鬼迷心竅、借錢不還,自己雖然在外地做工程,但是回村總是感覺有人在背后指指點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趙老漢主動到法院撤回起訴。至此,趙老漢拿回了自己的養老錢,破碎的叔侄關系得以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