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個自助服務搞得好,用起來也方便。我這個‘門特’都不用排隊,幾下就弄好了”。日前,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大廳內,在通過自助服務機辦理完繳費手續后,患者王大爺開心地對身邊的志愿者說。
而就在幾天前,醫院才接到一位“門特”(門診特殊慢性病)患者的投訴,說“門特”繳費太不方便,在收費處排了老長的隊才能辦好。“自己本來身體就不好,來來回回等待這么長時間,更是吃不消。”
群眾事,無小事。接到反饋后,院領導立刻帶領門診、信息相關科室來到門診大廳實地了解情況。在了解到窗口日常排隊人多、“門特”患者相對較少的情況后,經過綜合考量,決定在自助機上線“門特”患者自助繳費功能,并安排志愿者常態化提供幫助指導,讓“少數人需求”得到“無差別滿足”。
“門特”患者自助繳費功能服務的與時俱進,是該醫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踐行“四下基層”、書寫“民生答卷”的縮影。
“作為公立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肩負著守護皖東百姓平安健康的重大責任。”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醫院從一件件百姓關切的小事、常事、實在事入手,打通優質服務‘最后一米’,把平安健康送進千家萬戶。”
長期以來,滁州市民在尋醫問診時,存在兩個心理上的矛盾:一是擔心基層和社區醫院醫療水平跟不上,或是藥品不全;二是想去合肥、南京等地“大醫院”找專家,但來回折騰太麻煩,不僅成本增高,還很難掛上號。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對于患者的“急難愁盼”,醫院堅持站穩人民立場,以問題為導向,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
對于基層,強化醫療資源供給力度。分別與全椒、來安、鳳陽、明光等4家縣級中醫院,以及6家社區醫院簽訂城市醫聯體合作協議,派駐專家坐診手術、教學查房和科室管理;統一藥品目錄300余種和常見慢性病用藥目錄40種;落實“1+5”遠程心電模式;牽頭成立“中醫藥防治糖尿病”“中醫外科膽石癥”“針推康”3個專科聯盟,積極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在本院,利用緊鄰南京、合肥地域優勢,先后牽手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安徽省胸科醫院、安醫大一附院、安中醫一附院等多家省內外知名醫院,安排專家定期來院坐診,讓滁城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專業醫療。
林女士是一名公司白領,因長期伏案工作,落下肩頸疼痛的毛病。聽朋友說中醫治療很有效果,可等到下班趕到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卻發現醫生已經下班。沒辦法,她只好在上班期間請假過去做理療。但一來二去,林女士感到很不方便。
“如果下班照常門診,就太好不過了。”一次診療中,林女士隨口一說。沒想到就這“隨口一說”,卻成為該醫院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醫院領導從醫護人員口中聽到林女士的“抱怨”后,立刻組織相關科室召開工作座談會,制定工作方案。很快,醫院便上線了午間、夜間門診以及無假日門診,有效化解了“患者下班了,醫生也下班了”的矛盾。
不僅如此,醫院還在經過實地調研后,升級改造了門診中醫綜合治療區,增加專門的中醫理療人員,大力提升“治未病”服務能力,讓百姓看中醫變得更方便、更舒適。這樣一來,林女士就醫中的“煩心事”,反轉成為更多患者的“舒心事”。
中藥買回家,自己熬煮費時又費力?醫院提供代煎服務,還可以快遞到家。中藥苦澀,難以下咽?可定制加工,做成蜜丸、藥膏、散劑。門診和住院部之間,車輛太多有隱患,病人來往不方便?醫院就在兩樓之間,架起一座長140米、寬3.5米的空中連廊,避開刮風下雨、嚴寒酷暑……
醫療服務的改善沒有終點,患者滿意度的提升永遠在路上。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聚焦群眾就醫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開具更多便民利民惠民“處方”,消解更多民生痛點堵點難點,讓群眾看到新變化、得到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