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5月22日頭版)
日前,在位于明光市北部的安徽省農墾集團潘村湖農場公司一處麥田里,公司高級農藝師潘殿星正在指導職工開展“一噴三防”作業。
“這一輪統防統治做到位,午季小麥豐收基本就穩了。”潘殿星對記者說。
在另一塊麥地里,記者看到小麥長勢喜人,幾乎見不到一株雜草,也沒有發現病蟲害跡象。
“這塊地的小麥畝產應該在1100斤左右。”潘殿星說,“10年前,這里小麥畝均產量只有六七百斤,2022年畝均產量已達1009斤。水稻畝均產量5年前不足1000斤,2022年在受旱嚴重的情況下畝均產量仍達1250斤。實現這個轉變,農業科技與機械化運用起到了關鍵作用。”
作為省農墾現代農業示范農場,潘村湖農場公司聚焦主責主業,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農場3萬多畝耕地2022年生產小麥、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6332萬斤,被譽為“皖東糧倉”。
為保障小麥高產,4月中旬以來,農場農技部門加密田檢頻次,科學研判小麥病蟲害發生態勢,結合各農田不同品種小麥長勢,制定了以防控赤霉病為主的“一噴三防”技術方案,并以“明白紙”的形式送到種植戶手中。
在該公司一分公司二分場的小麥田,記者見到公司職工胡剛正在察看小麥苗情。
“機械作業效率真高,自走式植保機一天最多可作業1000畝。我家承包種植的230畝小麥,半天時間就能完成植保作業。”胡剛說。
近年來,潘村湖農場公司發揮組織化程度高、機械力量強和農技集成推廣領先的優勢,進一步強化統的功能,調優種植結構,在穩定午季小麥種植面積的同時,持續擴大秋季水稻種植面積,通過以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為載體,以綠色增產的農藝技術為內容,以新型的信息技術為賦能手段,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
“公司繼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質改造,著手建設智慧農場,讓過去的茅蕩草灘‘靠天田’變成‘高產田’‘智慧田’,真正使農場成為‘皖東大糧倉’。”潘村湖農場黨委書記安繼鳳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