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后,氣溫逐漸回暖。在素有“皖東茶鄉”之稱的南譙區施集鎮境內,茶園新芽吐露,一壟壟翠綠的茶樹蜿蜒起伏,在雨后薄霧的交相輝映下,構成一幅幅美麗的春日畫卷,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采風游玩,體驗采摘、品嘗春茶。
“俗話說‘明前春茶,貴如金’,采明前茶主要是一葉一心,下手要輕點。”在日前舉辦的南譙區第二屆采茶節暨手工制茶大賽上,茶農們手把手教學,一邊教客人采摘的動作,一邊講采茶的相關知識。“聽說這里是江淮分水嶺,我們就專程開車來了,趁著周末,既能帶孩子親自體驗采茶的過程,又能置身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既有樂趣,又有收獲。”南京市浦口區游客張盈邊采茶邊說,“以前以為采茶是件很輕松悠閑的事,真正采了才發現挺考驗耐性。不過看著籃子里自己采摘的茶葉,真的很有成就感。”
殺青、揉捻、干燥……在手工制茶環節,只見炒茶師傅們不時從熱鍋里抓起茶葉,雙手輕重有度地揉搓,翻騰的茶葉噼啪作響,在熱鍋與翻炒的作用下逐漸干枯卷曲,空氣中到處彌漫著茶香。“喝了十多年茶葉了,頭一回見到制茶過程,今天也有幸體驗,過了一把茶‘癮’。”滁城游客張文中激動地說。四溢的茶香,也吸引其他游客駐足圍觀,大家對眼前的炒茶工藝感到很新奇。
沿著江淮分水嶺風景道行駛,一路山巒如黛,茶園環繞。在井楠茗宿,拾級而上的房屋錯落有致,白墻黛瓦掩映在綠蔭間,院落墻頭的綠植與繽紛花卉點綴其間,景色美不勝收。昔日老舊的房屋、廢棄的坑塘搖身一變精品民宿、無邊泳池、星空小屋、精品書吧等,成為周邊游客爭相前來的“網紅打卡地”。民宿內文創超市、景觀亭、風雨連廊、生態農莊、酒吧燒烤區等功能區域一應俱全,游客可以采摘蔬果、游茶園、欣賞山間夜景,還能品嘗一道道以當地特產茶做成的美食,不亦樂乎。“在朋友圈刷到這里的民宿,才知道滁州竟有這么美的地方。”來自蕪湖的游客劉宇和幾位車友是沖著江淮分水嶺風景道慕名而來。“在城市住久了,就喜歡這種田園山居。騎行在蜿蜒曲折的彩虹道上,呼吸著帶有泥土和茶香的新鮮空氣,領略山野間獨特的江淮風光,令人心曠神怡。”劉宇由衷地贊嘆,“一嶺分南北,江淮各自流。大自然真是奇妙。”
“井楠村是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其中的一顆耀眼珍珠。”施集鎮副鎮長徐遲告訴記者,風景道途經施集鎮8個村,總里程32.38公里,經悠樂谷田園綜合體、九天峰、葡萄泉、井楠茗宿等多個景點景區,串聯孫崗村、施集社區、李集村3個美麗鄉村建設點。該鎮以醉美茶香風景環線為定位,謀劃項目20余個,帶動近2.2萬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沿線村集體經濟增收約800萬元。
“鄉村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業態,對豐富旅游產品體系,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南譙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張傳喜介紹,近年來,南譙區緊抓鄉村振興這一歷史戰略,圍繞“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文化內涵,依托傳統村落、田園風光等優勢資源,多措并舉,大力發展體驗式鄉村旅游,打造了以施集井楠村、章廣太平集村、大柳橫塘村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示范點,發展了以巴哥生態果園、珠龍草莓園為代表的農業采摘旅游,全區去年吸引游客超96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億元。今年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挖掘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策劃系列文旅活動,豐富全區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旅游業提質增效,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