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續擴大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應用范圍——
新模式讓通關更便利
近日,合肥海關所屬廬州海關關員在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內對其進口的硅片等商品開展目的地檢查作業,該批貨物采取了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模式進口,貨物總值約235萬元。
近年來,我省搶抓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企業逐漸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抓手、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然而,有些重點企業反映,在通關過程中,進口的精密設備、儀器、原材料等特殊貨物命中布控需要查驗的,不宜在口岸開拆檢查,影響貨物正常通關。
“經過調研,我們開始試點長三角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模式。這一模式是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部署,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進口設備和產品特點,以‘管得住、放得開、效率高、成本低’為目標研究推行的,將原布控在口岸實施的查驗作業改為實施跨直屬海關的口岸和目的地分段、分類檢查作業,實現企業便利通關。”合肥海關負責人表示。
“該模式實施后,大大提高了公司進口貨物的通關效率,而且也降低了通關成本。據統計,在此模式下,公司每票報關單通關時間壓縮了3天至5天,同時也避免了口岸開拆對貨物的損害風險,為貨物到廠后產線運營提供了有效保障,也為企業發展增添了信心。”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物流總監陳恒泰介紹。
合肥海關關長辛建民表示,將聚焦我省科研機構、高校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實際需求,主動作為,充分釋放政策疊加效應,服務安徽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其中,持續擴大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應用范圍,繼續深化與海關總署相關司局、上海海關等聯系,組織開展5輪試點企業和備案商品風險評估和擴容調整,將‘口岸外觀查驗+目的地綜合處置’兩段式布控協同處置機制適用范圍擴大到企業集團、海運以及出口等環節,有效解決高新技術貨物不能在口岸開拆查驗的實際困難,全年保障18家高新技術企業共2.38億元進口設備及時投入研發生產。”辛建民說。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省機電、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呈增長態勢。全年,機電產品進口1079.9億元,增長3.2%;高新技術產品進口941.2億元,增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