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南譙區珠龍鎮北關村草莓種植示范基地,一座座現代化草莓大棚鱗次櫛比,生機盎然。掀開保溫卷簾,陣陣清香撲鼻而來,綠葉下,一顆顆鮮紅飽滿的草莓若隱若現,煞是喜人。這里的草莓已進入盛果期,目前正是銷售旺季,前來釆摘的游客三五成群,拎著采摘籃穿梭其間,棚內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這兩天天氣暖和,利用周末就帶著家人過來采摘了。在這里不但能嘗到最新鮮的草莓,還能讓孩子看看草莓是如何生長的,挺有趣的。”游客李欣邊精心挑選草莓,邊拿著手機記錄這段愜意的時光,“希望2023年自己的生活也能像草莓一樣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我們這邊的草莓品質好,香甜可口,不用出村就賣完了,銷路不用愁。”草莓種植戶葉寶玉一邊忙著招呼采摘草莓的游客,一邊向記者介紹,他們草莓基地臨近主干道,平時主要靠游客自主采摘和路邊銷售。“我家承包了8畝地,10個大棚,現在每天能產草莓300來斤,采摘時間可以持續到5月底,預計今年草莓收入能達到15萬元左右。”除了種植草莓,葉寶玉和妻子還雇人種植了葡萄、桃子等水果,還種了四五畝的蔬菜,從去年開始,又流轉土地種植了西瓜,田里一年四季都有收獲。看著滿棚的瓜苗,葉寶玉對今年豐產豐收充滿了希望。
“防潮墊上放盆,每個盆里都有專門的水肥滴灌,這樣大棚內種出來的藍莓不受土質影響,產量更高。”在珠龍鎮沃林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冬梅剛帶領工人們完成傳統藍莓種植修剪和管護工作后,又開始著手開展新的無土栽培技術。“經過10年的經營,我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把這里的500畝荒山坡地變成了遠近聞名以藍莓采摘為主,集垂釣、游園、親子游、采風、露營等為一體的農家樂型生態果園,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戶入社,年綜合收入超700萬元。”聊起藍莓經,梁冬梅打開了話匣子。她告訴記者,她們的藍莓園不斷地與時俱進,不斷地成長。前兩年受疫情影響,游客采摘不確定因素比較多,所以她們和南京的深加工企業合作,進行了產業再升級,開發了藍莓原液、藍莓白酒、藍莓干紅、藍莓干、藍莓醬等10余種藍莓制品,價格從幾塊錢到300元不等,合作社藍莓制品銷售額達90萬元。“考慮到氣候和土壤還是影響藍莓產量的主要因素,今年開始我們投入300余萬元積極將藍莓種植從傳統農業向科技農業轉型,進行無土栽培,產量將是原來的5至6倍。”梁冬梅介紹,現在所有的前期工作已經做完,等過完春節天氣暖和一點就可以種苗了,預計通過3至5年將園內所有的藍莓種植換成無土栽培。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南譙區珠龍鎮黨委委員梅玫表示,近年來,珠龍鎮依托近郊優勢通過建立產業基地、實行政策扶持等方式積極鼓勵農戶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把“小果子”做成“大產業”,該鎮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在增加村民致富收入的同時,也拓寬了鄉鎮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