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明光市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指引,不斷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走出了一條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低成本、可持續的善治之路。2020年在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上作典型交流發言,相關做法多次獲農業農村部推廣;2021年,獲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縣稱號;2022年獲批2021年度全省農村改廁工作先進縣。
抓人居環境,由“臟亂”變“整潔”
明光市率先在全省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切實解決群眾的如廁飲水不便、生產生活環境不美等難題。一是規劃引領科學謀。該市將1663個自然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過渡保留、拆遷撤并三大類。該市現已建成衛生廁所31054戶,覆蓋率95%,建成人居環境整治點、美麗鄉村共215個。二是“五制并舉”主動干。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變“要我干”為“我要干”。項目投放競爭制。把項目優先投放給群眾積極投資投勞、支持參與度高的村莊,變以前的政府派項目為群眾爭項目。黨員干部示范制。讓黨員干部帶頭改水改廁、“五清一改”,干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聯系幫扶指導制。各自然村莊理事會成立后,分別明確一名鎮干部和一名村兩委成員聯系理事會,指導理事會開展工作。評比表彰激勵制。廣泛開展“十星文明戶”“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以評比促自覺,以先進帶后進。就地取材引導制。將“五清”中產生的石塊、石碾、瓦片等建筑材料就地使用,制作成路牙石、景觀小品等。三是“物業進村”常態管。各鄉鎮街道全部成立環衛工作站,配備專人負責改廁長效管護工作。大力推廣村辦物業公司作為補充,推動鄉村從“一時美”轉向“長久美”。
抓美麗鄉村,由“風景”變“錢景”
在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將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游、村莊隙地經濟相結合,充分釋放鄉村建設的“乘數效應”。一是培育村莊特色產業。打造一批集休閑觀光、采摘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休閑旅游村、特色產業村,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后串聯開發了“金虹嶺、景泰陽+明龍酒業、艾草企業”等多條鄉村旅游線路,打造了張八嶺鎮柴郢村等一批國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和網紅打卡地。二是發展村莊隙地經濟。大力發展小果園、小菜園、小竹園、小花園、艾草園等“五小園”隙地經濟,讓隙地成為農戶的“菜籃子”“果園子”“錢袋子”。三是壯大村莊集體收入。深入挖掘資產資源增收潛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
抓鄉村治理,由“三治”變“善治”
該市鞏固提升全省“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示范點創建成果,創新“自治、法治、德治”新經驗,全力夯實鄉村治理根基。一是“綜治戶長”守平安。將該市17個鄉鎮街道、135個村劃分為540個網格單元,每個網格推選一名綜治戶長,力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二是“法律大篷車”進農家。抽調95人組成20個普法宣講團,通過“法律大篷車”形式將法律服務送到群眾最急需的地方。在17個鄉鎮(街道)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系點,化解一批疑難復雜糾紛。三是“村民理事會”全覆蓋。全面推進“716個村民理事會+533名綜治戶長+731名延伸戶長”服務全覆蓋,制定村民道德規范,培育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