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林富民,合作愉快。”日前,來安縣世外桃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江濤,與滁州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顧留碗緊握雙手。由此,滁州學院與世外桃園合作社“薄殼山核桃科技小院”產學研合作基地正式揭牌。
在這塊“薄殼山核桃科技小院”旁邊,還懸掛著省科技廳頒發的“來安縣薄殼山核桃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特派員工作站”和“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產學研合作基地”“南京林業大學產學研基地”等金字招牌。“正是這些金字招牌,讓我發展林業的底氣更足。”江濤告訴記者。
嗖嗖的寒風中,記者鉆進薄殼山核桃育苗大棚,里面竟宛若暖春。“最外層的大棚防寒保暖,里面的小棚起著催芽作用;小棚下面還鋪設一層電熱絲,像電熱毯一樣呵護苗木溫暖過冬。”江濤笑呵呵地說:“不僅是育苗,我們從選種、施肥、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各個階段,都最大程度地注入科技元素。”
據介紹,針對種苗緩苗期長、生長慢等問題,江濤在專家團隊指導下,總結出“良種+壯苗+大容器+科學管理”種植模式,達到速生、早果、豐產的效果;結合“2+1”育苗時間長、成本高的生產實際,通過請教省林科院、滁州學院等專家,開展薄殼山核桃種子萌發一致性研究、“1+1”容器育苗試驗,成功培育“1+1”富根容器苗;針對芽接工具不好用、害蟲誘捕器粘蟲板易脫落等難題,研發“一種嫁接用剝皮工具”“一種果樹防蟲用船形誘捕器”等實用新型專利4項……
記者了解到,這個合作社大膽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先后引進副高級以上人才5個、博士人才5個、引進科研團隊2個,開展科研課題5項、國家級推廣項目1項,成立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個、成功申報注冊商標1個、綠色食品認證1項、實用新型專利4個。
“我們的合作社雖然規模不大,卻明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所以愿意在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江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