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近日,由省農技推廣總站牽頭的省市縣聯合專家組對定遠縣承擔的2022年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2022年超級稻試驗示范暨“袁定大米”建設項目開展實地測產驗收。
專家組對該縣西卅店鎮、朱灣鎮、嚴橋鄉3個鄉鎮的稻蝦共作類型水稻、綠色高質高產類型水稻進行測產,測產數據顯示:最高產量達768.4公斤/畝,最低產量(稻蝦田,含10%蝦溝面積)581.4公斤/畝,平均694.5公斤/畝。示范區畝均產量較非示范區增產111.9公斤,增幅19.2%,農藥使用量減少25%,化肥使用量減少6.8%,增產增效明顯,項目取得預期效果,圓滿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據悉,為切實提升縣域內水稻整體生產水平,2022年,定遠縣開展了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全縣整建制創建及超級稻種植試驗示范。為平衡全縣水稻種植過程中高產與綠色的關系,突破制約當前水稻生產中的各項技術瓶頸因素,定遠縣在項目實施中重點就水稻標準化工廠育秧、全程高產優質栽培模式、水稻化肥減量技術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潛力品種篩選等16項實用技術進行了試驗示范研究,形成了一套本地化、能復制、效果好的技術推廣方案。今年全縣參加綠色高質高效項目種植實施主體84個,總實施面積約6萬畝,輻射帶動約23.6萬畝。按照“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的示范帶動式項目部署規劃,實施主體基本涵蓋了區域內條件適宜、示范帶動能力強的種糧大戶及規模化生產主體,各項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在各實施主體生產過程中得到了充分應用,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為引進水稻生產先進技術,加強協作攻關能力,定遠縣農業農村技術推廣中心與袁隆平院士團隊及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緊密協作,成立了定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院士工作站,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超級稻品種篩選及示范推廣,截至目前,累計引進適宜定遠縣農業生產環境的超級稻品種18個,推廣技術成果應用種植超級稻70余萬畝,實現增產約3500萬公斤,今年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超級稻品系對比試驗1個,參試品種38個,引進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2個,為進一步優化全縣水稻品種結構做好科研準備。定遠縣將繼續加強技術推廣能力,提高“技術田”占比,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生產能力。
(張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