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辦公室到生產車間,從工會干部到一線工人。為走近職工增進感情、提升維權服務能力,南譙區總工會班子成員分別帶隊深入轄區企業,與工人同勞動、同工作、同生活一周時間,真實體驗職工的工作環境、勞動過程和生活感受等,也讓企業與職工切實感受到“娘家人”的“暖心”關懷。
工會主席我工友
“你是師傅,我是徒弟,還請多多指教!”在南譙經開區華開電器生產車間,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賈佳虛心地向生產線上的師傅請教。
“沒想到工會主席親自來車間,和我們一起當工人啊!”“賈師傅的進步還是很快的,能自己完整操作一個工序了。”經過一周與工人相處,并在生產線上進行生產操作,讓一線工人對工會干部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工會干部不僅是職工的“娘”家人,更是能下沉一線、與職工打成一片、一樣能干成實事的干部。
身體力行知辛苦
“這個螺絲先不要急著擰緊,把一周固定后,再進一步修正。”在艾希亞電氣有限公司,安裝師傅向區總工會副主席林芬介紹門窗部件的安裝技巧。
一線工人的工作,看起來簡單機械,真做起來也很不容易的。一樣的崗位、同等的強度,讓工會干部對一線工人的辛苦有了真真切切的體驗感。
“彎腰爬起一上午,我的老腰快不行了,你們怎么樣?”“我們都習慣了。”一句簡簡單單的對話,不僅讓工會干部體味了工人的艱辛,也感受到了一份責任。
流水線上有技巧
“小李越來越有‘練家子’的感覺了。”在沙河鎮力大飼料公司生產車間,老師傅看著越來越有模有樣區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志燕忙于生產線上的操作時稱贊道。
“沒想到一個簡單的倒料子還有這么多講究。”李志演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同時也切身感受到工匠來源于生產實踐的道理。
從新手小白,到熟練巧匠,在基層一線,李志燕通過親身體驗,與職工面對面交心相處,把實踐鍛煉和體驗感悟轉化為用心聯系職工、真情服務職工的情感認同與責任。
“一周工人”收獲多
此次“當一周工人”活動,工會領導還與企業職工一起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參與企業民主管理,開展法律維權宣傳,真情傾聽基層呼聲,推動職工“急難愁盼”問題解決,錘煉工會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提升服務工人的能力和水平。
“感謝你們區總工會,你們的到來讓我們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不少。”“區總工會來的一周,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職工的干勁,也給了他們自豪感。”……通過開展“當一周工人”的活動,工會工作、工會干部、工會使命在企業家和職工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