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南譙區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機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砥礪前行,奮勇爭先,邁上“經濟強、城鄉美、百姓富”的新征程——
高質量發展的南譙跨越
崛起的南譙新城。 王紅旗攝
長江奔涌,滁河逶迤。黨的十八大以來,南譙區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機遇,勇擔新使命、奮進新征程,全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7.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31.8億元,連續跨越兩個百億臺階,在全省市轄區中排名由第35位攀升至第23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居全市前列。在今年省轄市二季度經濟運行排名中,南譙區位列全省45個區第一名。
搶抓戰略機遇,厚植發展優勢。這十年,南譙區戰略區位優勢彰顯,發展勢能強勁,創新活力迸發,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百姓民生福祉不斷增強,已經邁上了“經濟強、城鄉美、百姓富”的新征程。
工業強區挺起經濟脊梁
金秋時節,行進在南譙區園區工地,挖掘機揮舞長臂,工程車來回穿梭;企業車間內,工人們爭分奪秒、抓緊生產……各個施工現場和企業都開足馬力、大干快上,演繹著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釋放出“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的強烈信號。
“我們始終堅持科技為本的發展理念,與國內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產、學、研戰略聯盟,主導產品天然云母粉市場占有率連續六年位居中國第一,企業先后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安徽省A級納稅信用單位’等稱號。”安徽格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呂化奇介紹,作為中國云母材料領航企業,該公司建有三大省級研發平臺,先后承擔十余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授權專利32件,主導制定國家行業標準5項,連續六年被認定為“南譙區納稅十強企業”。格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南譙區眾多工業企業中的一個突出代表。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實體經濟是地方經濟的核心內容,實體經濟增長則是穩增長的突破點。十年來,南譙區始終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以上,工業經濟呈現出提速發展態勢,為全區GDP穩定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企業規模增長明顯,2016年新增規上企業12戶,2017年新增11戶,2018年新增9戶,2019年新增8戶,2020年新增9戶,2021年新增23戶,創歷年來新高。截至2021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34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49.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企業產值116.3億元。24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0個實現增長。
“我們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深度參與長三角區域產業分工協作,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了以機械制造、智能家居、建材3大產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3小產業為主的六個產業類別,同時存在日用品加工、工藝品加工、廢棄物處理等其他行業企業。”南譙區經信局局長陳義介紹,截至“十三五”末,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18.4:52.1:29.5調整為7.8:37.7:54.5,實現“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家,凈增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家,獲評2018年全省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區、全省2019年度發展民營經濟考核二類縣(市、區)第一名。協眾家電在港交所上市,超越環保在深交所上市,新增省股交中心掛牌企業53家。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南譙區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2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獲批省級孵化器1個、眾創空間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67家,是2016年的2.7倍。引進院士3人、國家級領軍人才12人、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150余人。
招大引強厚植發展動能
近年來,南譙區招商勢頭強勁,喜訊連連。總投資100億元的飛利浦家電產業園、50億元的博晶半導體顯示科技項目、22億元的恒昌機械等一批高質量項目在南譙相繼簽約落戶。“我們以虎口奪食的勇氣招大引強,以一抓到底的干勁落實項目,以打好頭陣的決心融入江北,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優化環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轉變作風。”南譙區委書記姚志江在談到招商和項目時連用了5個排比句。
項目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基礎,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一批大項目就是抓跨越發展。近年來,南譙區牢固樹立“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理念,緊盯新能源、半導體和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裝備、智能家電、智能家居六大產業,組建20億元長三角一體化中小企業發展基金、10億元新能源產業基金,推進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商協會招商。僅“十三五”期間,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99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3個,百億項目實現突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64個,新竣工138個,分別是上個五年的2.6倍、1.6倍。連續兩年獲評全省重點項目推進先進縣(市、區)。今年以來,南譙區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行動自覺,全力抓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調整成立上海、杭州、深圳三個駐外招商分局,提高招引項目質量和水平,截至8月,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7個,總投資166.35億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的77.14%。十年來,隨著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搶灘登陸南譙區,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無論是身處日新月異的產業園區,還是在塔吊林立的工地,或是在機器轟鳴的車間,都能聆聽到南譙拼搏奮斗、砥礪奮進的時代跫音。
9月16日,寧滁省際毗鄰區南譙片區總投資10億元的安徽眾博新材料項目正式完成土地摘牌,并于當日順利辦齊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登記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刷新了招商項目規劃建設的“南譙速度”。一個地方的經濟能不能發展好,關鍵在于市場主體活力怎么樣,本質上又取決于營商環境。哪里的服務質量高、營商環境好,企業就會到哪里發展,資金就會往哪里聚集。對南譙區來說,持續打造“亭滿意 譙頭堡”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就是推進擴大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和“制勝招”。該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承諾審批、容缺審批事項18項;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平均承諾時限、申請材料分別壓縮70.3%和70.5%,700余項涉企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今年1至8月,全區新增市場主體3503個,同比增長19%,總數達3.55萬戶。滁州佳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9月10日在南譙區落戶,主要生產半干面系列、酒釀系列、清酒系列、米露,因產品品質優異、價格合理,深受市場好評,出口到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負責人劉斌由衷地感嘆南譙暢通高效的“雙招雙引”環境,“南譙區不僅環境優越,而且服務到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已經從‘小舢板’向‘大航母’轉變。”
農旅融合推進鄉村振興
“‘井楠茗宿’果然名不虛傳,真是不虛此行,值得再來。”“十一”期間,游客仲昭亮帶著家人來到施集鎮井楠村游玩后高興地說。剛剛結束的國慶長假讓井楠村再次火爆起來,大批游客慕名而來。誰能想到,一棟棟風格相近又各具特色的井楠民宿,在五年前還是閑置多年、破敗不堪的鄉間民居。一業興,百業旺,依托茶產業,井楠村借力宅基地改革試點,積極發展茗宿旅游,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整個村莊舊貌換新顏,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南譙介于南京和合肥兩個省會城市之間,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南譙獨有的文化旅游資源。酒香也怕巷子深。為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旅游優勢,持續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南譙區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投資10.49億元建設總長119.0公里的滁州江淮分水嶺國家風景道(南譙段),風景道串聯瑯琊山、皇甫山等13個景區景點和井楠、太平集等5個美麗鄉村,布局入口節點、觀景節點、服務節點等33處,打造“醉美茶道”“醉美松嶺”。依托茶葉、滁菊、水果和食用菌四大特色產業優勢,以井楠茗宿、九天峰、滁菊產業園等休閑農業項目為重點,創建國家3A級以上景區4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鎮1個,成功打造安徽省首屆十大最美茶旅線路。舉辦藍莓采摘節、金甲溪漂流文化旅游節、黃金梨果園豐收節、重陽飲菊花酒節、南譙鄉村美食大賽等特色旅游節賽品牌,拉動旅游消費,提振旅游市場。2021年,僅井楠茗宿接待游客量突破3萬人次,旅游收入超700萬元,全區鄉村旅游收入突破18.5億元。近日,南譙區成功入選首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如今,南譙區已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南京、合肥都市圈近郊休閑游和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目的地。
農旅融合,鄉村振興。在章廣鎮元松村大塘新村,錯落有致的房屋布局,四通八達的硬化路,洋溢在村民臉上的笑容,處處是美麗鄉村的嶄新畫面。“安置房100平方米,全框架結構,我只掏了一萬多元,沒想到我們老了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這里的環境沒話說。”村民施和江高興地對記者說。走進南譙區美麗鄉村,青山綠水,垂柳依依,白墻紅瓦如詩如畫,鄉村美,產業新,農民富,讓人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的獨特魅力。“近年來,南譙區建成美麗鄉村中心村17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個、重點示范村2個,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稱號。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達21個、占比33%。”南譙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司義黨告訴記者,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南譙區大力實施“兩強一增”行動,圍繞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七彩南譙”,即白色的滁菊、綠色的茶葉、栗色的香菇、金色的水果、銀色的水產、青色的蔬菜、紅色的山芋。目前,全區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達25家、15家,各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突破1000家,培育產業帶頭人100個,“金玉滁菊”獲評中國馳名商標,“滁菊”“西澗春雪”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創成國家級滁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主動融入加速一體化進程
國慶長假期間,飛利浦智能家電產業園項目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自今年3月份開工以來,我們克服了高溫、疫情等帶來的不利影響,搶抓施工黃金季節,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得益于南譙區的大力支持,一期工程將在12月份投產,比原計劃提前將近一年。”飛利浦(滁州)項目負責人夏江說。
標準化廠房、人才公寓、文體中心……行走在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內,各種施工車輛有序穿梭,一座美麗的產業新城雛形初現。曾經,南譙、浦口這對一衣帶水的鄰居只能隔水遙望,要想“親密接觸”需費一番周折。如今,在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浪潮中,大橋貫通東西,南譙、浦口在“你來我往”中,早已跨越了地理界限,從近鄰走向了“緊鄰”。
全局上謀劃,關鍵處落子。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吳磊告訴記者,“省際毗鄰區域率先突破融合,是實現一體化發展最現實的路徑。南譙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健全‘領導小組+辦公室+開發公司’架構,成立寧滁新型功能區南譙片區建設管理辦公室,新型功能區啟動區空間規模拓展到13.86平方公里,累計征收土地1.08萬畝、房屋5.3萬平方米,新建科創路、祺祥路等15.3公里;總面積2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一期全面竣工、二期即將交付,華瑞微半導體IDM芯片、亞芯微電子芯片項目順利投產,飛利浦高端智能家電、博晶半導體顯示科技、越好半導體設備生產項目投產在即,半導體產業開始破題。”
為了取得突破性成果,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上走在前列,南譙區建立健全“日調度、周例會、月通報”工作推進機制,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與浦口區共建50平方公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合作成立滁州南浦合作開發有限公司,雙方按照8:2出資,7:3收益分成。“‘不算小賬算大賬’,為兩地產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滁州南浦合作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南譙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國斌介紹說,兩區按照“浦口推薦、聯合招商、共同研判、產業協同”合作機制,在南譙區先行規劃1000畝“飛地”,采取共招、共建、共享等模式打造特色園區。
公交無縫對接、醫療定期交流、教育引進合作、交通互聯互通……南譙區與浦口區簽訂城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地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環保等24個部門分別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形成了“1+N”多領域合作格局。先后聯合開展疫情期間卡口管控、建筑垃圾管理整治、文化聯合執法、滁河共同保護等專項行動,共同舉辦老山國際文化旅游節、高層次人才創新能力提升研修班等活動,實現44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今年累計辦理“跨省通辦”業務447件。
時光奔涌不歇,奮斗馳而不息。“‘十四五’期間,我們確立了‘421’目標,就是建成‘四個區’,全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綠色發展樣板區、社會治理首善之區;實現‘兩個沖刺’,經濟總量沖刺4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沖刺30億元;穩居‘第一方陣’,在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中排名保持第一方陣。”姚志江信心滿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