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來安縣共投入2200萬元,新建停車場11個,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075個。計劃到2025年,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000個以上,基本建成更好滿足群眾需求的城市停車供給體系——
整合邊角地,破解停車難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居住在來安縣高郢巷的劉志學緩緩將車開進家門口的便民停車場,此時,30多個車位上已停滿了汽車,但劉志學并不著急,在路的盡頭向右拐了個彎,繞過幾間民房后,眼前便豁然開朗,五十多米的水泥路邊,還有四十多個空閑的停車位任他選擇。
“以前下班回家,最頭痛的就是找地方停車。”劉志學說。高郢巷位于新老城區結合部,周圍是一片老民房,常住人口160余戶。近年來,不少居民添置了私家車,車多位少,停車成了最令附近居民頭疼的問題。“找不到正規停車位,大家只能見縫插針,停得難看不說,稍有不慎,小擦小碰也時有發生。”劉志學說。
眼前的這個停車場原先是一片5.4畝的邊角地塊,因為面積不大,且形狀不規則,所以一直沒有有效利用起來。長期缺乏管理維護,地面破損,雜草叢生,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塊無人問津的閑荒地。2021年,來安縣將這片邊角地進行清理、平整、改造,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將這片無人問津的荒地變成了可容納84輛汽車的小型停車場,基本滿足周邊群眾的停車需求。
“以前的老住宅區很少會配建停車泊位,近年來,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老城區‘停車難’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來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榮富介紹,為了破解老城區“停車難”問題,該縣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機動車停車狀況和可利用土地資源狀況進行摸底調研,在調研中,充分掌握停車比較困難的重點位置,并針對這些區域,在周邊尋找可以利用的土地,擠壓出更多空間,規劃建設小型的停車場。2020年以來,該縣共投入2200萬元,新建停車場11個,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075個。
“實在沒有可利用空地的區域,我們在路面劃定‘限時停車位’,在夜間公共通行需求較小的情況下,把部分道路臨時轉換為停車位,最大限度兼顧交通通行與居民停車需求,為市民停車‘擴容’。”來安縣城管執法局黨組成員、執法大隊大隊長金曉杰介紹,近年來,來安縣綜合研判轄區道路狀況、交通流量、安全風險以及周邊停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在周邊居民較為集中的清流西路、塔山西路、城河路等路面開辟夜間停車位410個,市民晚上九點到次日早上七點可以享受免費停車不予處罰的政策紅利。
“我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分類施策,力爭逐步實現居民汽車開得出、停得下。”來安縣政府副縣長高超介紹,該縣按照“以新建配建車位為主、盤活存量車位為輔、路內車位為補充”的工作思路,計劃到2025年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000個以上,基本建成更好滿足群眾需求的城市停車供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