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的持續高溫少雨,使得來安旱情嚴重,而張山鎮林果專業合作社的100余畝“陽光玫瑰”卻長得格外茂盛。濃密的枝葉間,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了枝頭,讓人垂涎欲滴。
“高溫干旱,果樹缺少水分,影響果實生長,要5天左右給果樹澆一次水,10天左右帶一次水肥,避免太陽直射果實。”合作社負責人李玉龍在傳授夏季葡萄管護知識時說。像這樣的培訓場景,今年他已經開展了7次,先后培訓果農超2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果農的果樹種植水平。
在來安縣,像李玉龍這樣的科技“土專家”還有很多。近年來,該縣聚焦科技強農,強化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建設力度,深入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加快拓展科技特派員服務領域,探索“科技特派員+”模式,推動從技術服務向產品營銷、金融支持等服務延伸。今年以來,該縣共開展科技培訓126場,培訓1239人次,推廣新技術11項,新品種12項,新模式5個,新裝備3個;科技特派員領辦、協辦經濟實體2個。
“目前,我縣已選派了103名科技特派員,近期將再次選派25名科技特派員,實現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來安縣行政村全覆蓋。以后每年將根據工作需要進行實時調整,不斷發展壯大和優化科技特派員隊伍。”來安縣科技局局長張春艷介紹,該縣切實將有能力、有水平的人員選入科技特派員隊伍。同時,優先從創辦領辦經濟實體或與經濟實體開展實質性技術合作的個人和團隊中選認科技特派員,建立科技特派員“揭榜”選認機制,并將成功“揭榜”與企業簽訂技術合同的科技人員按程序選為省、市、縣級科技特派員。
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把創新撒到田間地頭里。張春艷表示,將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科技“領頭雁”作用,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農村實體經濟發展之中,多為農民科技致富出點子、教法子,讓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為農業產業邁向科技化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