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期間,我們的私家車停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車位上。這種‘潮汐式’車位有效緩解了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提升了現有車位資源利用率,給附近居民帶來極大的便利。”滁州市南譙區銀花街道東水銀莊居民王曉峰說。
機關單位的停車位在工作日、上班時間通常停滿了車輛,但是節假日、雙休日卻空位很多。銀花街道率先在街道辦事處、社區試點,推出“潮汐式”車位。走進滁州市南譙區銀花街道及下轄各社區,免費停車告示牌格外醒目,用藍底白字標注了免費停車時段。目前,80余個試點的“潮汐式”車位,有效實現了停車資源錯時共享,實現機關停車場使用效率“最大化”。
據悉,銀花街道下一步計劃將車位共享范圍推廣至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引導商業樓宇、醫院等公共部門通過錯時停車等形式,設置更多的“潮汐車位”,提高車位使用效率。“以前這里有一堵墻,居民要想要停車就要繞路,遇到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特別不方便。”銀西社區附近居民陳力說。大型社會停車場雖然就在小區附近,居民卻要繞上好幾個路口才能停車。
銀西社區針對這一情況,牽頭組織停車場管理人員、物業、業主代表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后在隔墻上開通一個小門,供業主停車后步行回家,實現了社會公共停車場的270余個車位與小區住戶共享。銀東社區也采取同樣方式,讓銀花新村共享南小莊停車場300余個停車位,更好地服務周邊居民。
同時,銀花街道還通過盤活閑置地塊擴大車位供給,因地制宜推進停車設施規范建設,努力讓附近居民出門更安心,停車更省心,生活更舒心。
紫南社區山頭居民組,是滁州市區內最大的一個城中村,東入口處是塊閑置空地。紫南社區在征集民意基礎上,由屬地政府統一規劃投資,由社區統一管理實施,將該廢棄地改造成機動車停車場,新增機動車位96個,充分滿足了周邊居民的停車需求。
“我們積極探索停車管理新辦法,通過試點潮汐式車位、整合原有車位優化存量、盤活閑置地塊擴大增量等措施,提高車位使用效率,全方位破解停車難,推進便民停車行動暖民心。”南譙區銀花街道相關負責人孫義珍說。(記者 張岳 本報通訊員 史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