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滁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檔案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和服務黨史學習教育,聚焦主責主業,抓實業務建設,深挖地方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持續推進史志檔案工作融合發展,受到上級好評,引起中央媒體特別關注。
黨史編研成果豐碩。編纂出版《中國共產黨滁州歷史大事記(1921-2021)》一書,全面反映黨領導下的滁州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獲評2021年度全省黨史地方志部門優秀科研成果;組織編印《滁州市抗日英雄人物傳》,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地方教材。加強黨史理論研究,撰寫理論研究文章十余篇,兩篇獲評2021年度全省黨史地方志部門優秀科研成果;在全市離退休干部中開展“回眸百年路,助力新征程”口述史活動。
地方志工作取得新進展。繼續加強舊志點校整理,完成《南京太仆寺志》(影印、點校本)一書整理出版;不斷提升綜合年鑒編纂質量,較好完成“一年一鑒、公開出版”任務。《滁州年鑒(2020)》先后獲評全國、全省優秀成果。持續做好歷史文化挖掘利用,完成《滁州名人錄》《記錄小康工程大事記》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組織開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洪山戲的調研和口述歷史采集工作。
檔案接收保管穩步提升。以全省綜合檔案館業務建設評價考核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檔案安全保管水平。根據新檔案法,及時修訂相關檔案接收標準,持續做好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檔案移交工作;完善檢索工具編制,續編《滁州市檔案館指南》,編制147個全宗的《全宗卷》;加大專業檔案接收力度,重點加強了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類檔案的征集接收,全年共征集接收檔案6萬余卷。不斷筑牢檔案安全防線,定期組織檔案庫房安全巡查,組織消防知識及消防器材操作培訓,對檔案庫房設施設備定期進行保養維修。
信息化建設進展迅速。全年掃描(著錄)檔案260萬頁,錄入60萬條,館藏檔案數字化率穩步提升,目前已達80%以上。繼續推進電子文件中心建設,在線接收滁州市“電子政務辦公平臺”的電子文件47萬余條,組織首批13家市直單位完成整理、歸檔、移交入庫電子檔案7800余條;完成駐滁國企退休人員人事檔案數字化文件的整理,對已接收55家單位的數據完成核查、匯總、標簽整理和載體入庫。有序推進滁州市數字檔案館建設,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硬件設備安裝和部分應用系統的開發。持續提供互聯網+政務服務,目前共上線事項23項,事項上線率100%,辦理覆蓋率達100%,評價覆蓋率超80%。
社會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加強黨史題材作品的審核把關,參與“滁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等布展方案研討,對全椒縣周家崗烈士陵園紀念館展陳、市民廣場燈光秀內容進行把關;多次參加地區道路命名,為社會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編輯出版《鳳陽鳳畫》,獲評全省黨史地方志部門優秀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和安徽省社科聯2020-2021年度社會科學知識優秀讀物;對市區亭臺館閣建筑利用、歷史名宦孫存墓的保護等開展調研,為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和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建設建言獻策;優化查檔流程,持續開展長三角地區民生檔案“異地查檔、便民服務”工作。
服務大局水平不斷增強。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四史”宣傳教育,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博物館等制作展出“黨旗飄過一百年”圖片展、“奮進皖東100年”圖片展、紅色出版物精品展;組織召開滁州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研討會和全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討會;在滁州日報開設“奮進新征程 再創新輝煌·紅色記憶”慶祝建黨100周年專題專欄,以滁州地方黨史為脈絡,講述滁州黨史紅色記憶故事。深入開展史志檔案“七進”活動,深入社區、學校、軍營等開展宣傳,促進廣大干部群眾、中小學生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