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敢想敢干,流轉土地發展規模農業,建立家庭農場;她一馬當先,帶領鄉鄰投身稻蝦聯作,攜手共同致富;她以身作則,熱心公益甘于奉獻愛心,收獲無數贊譽。鳳陽縣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王永好,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帶領鄉鄰將光明坦途越走越寬。
規模種植 稻蝦聯作
在經營土地之前,王永好與愛人在鳳陽縣紅心鎮梅市街道做五金、裝潢、電器生意,衣食無憂。2014年,中央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王永好積極順應新形勢,在烏羅村轉包600多畝土地,從事傳統農業種植。由于吃苦耐勞,土地流轉當年就有了效益,2015年又流轉200多畝地,年收入接近20萬元。
在傳統種植的同時,王永好開始試點綠色無公害農業。先是300多畝綠色有機水稻,全部施有機肥,不打農藥。由于管理得當,畝產達1000斤左右。雖然產量略少,但售價較高,很受市場歡迎。
2017年,王永好看到稻蝦聯作很有前途,于是投入100多萬元改造300多畝地,當年就獲得成功,畝產值從原來1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王永好的成功,帶動周邊很多農戶也稻蝦聯作,甚至其他鄉鎮很多農戶也到她這里取經。她毫無保留地傳授稻蝦聯作的經驗方法,指導如何整田生產。
拓寬思路 共同發展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王永好在發展農場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她在發展稻蝦聯作時,帶動周邊農戶發展5000多畝。在購進蝦苗的同時,也為其他養蝦戶聯系蝦苗,為他們節約成本。她還進行稻蝦聯作反租試點,拿出已經獲利的幾個蝦塘,反租給當地農民,讓他們跟著受益。
2021年3月,王永好注冊成立鳳陽縣永好電子商務公司,主要銷售稻米、小龍蝦、山芋粉絲等當地農產品。她在農場大院設置小龍蝦集散中心,通過網絡聯系小龍蝦收購商前來集中收購當地農戶的小龍蝦,為大家解決銷路問題。
王永好還與大型米廠簽訂合同,實行訂單農業種植方式。她種的800多畝和周邊群眾200多畝有機“香米”稻全部納入訂單,價格高于市場價。每到糧食收獲季節,她還提供糧食烘干、收購、轉運一條龍服務,并提前聯系好周邊糧站,把農戶收獲的糧食烘干后出售。
她還在省道309線和池河旁邊嘗試發展觀光農業,投資20多萬元建設800米葡萄觀光長廊項目,依托觀光長廊,拿出50畝水域建設50個垂釣臺,發展垂釣休閑產業。在稻蝦田周邊種植李子樹7000棵、桃樹1500棵、樸樹1000棵,為觀光農業提供資源。
助力脫貧 熱心公益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王永好的家庭農場作出很大貢獻。她的農場是當地產業扶貧基地,常年用工近10人,每人每年收入1.8萬元,其中一半是脫貧戶。在大忙季節,用工40多人,三分之一以上是脫貧戶,每人每天100元至220元工錢,一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她的農場還吸引周邊脫貧戶入股,每年分紅近6萬元。
王永好熱心公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通過縣紅十字會捐贈總重4噸、價值4.9萬元的消毒液,用于中小學、幼兒園校園消毒消殺。她向紅心鎮7個卡口的防控工作人員捐贈了食品、礦泉水等物資,常??赐繂柪Ь硧D女和留守兒童……
對于將來的發展,王永好信心滿滿。王永好表示,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她會靈活改變經營方式,帶動更多農戶共同富裕,讓生活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