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戰略政策機遇,依托“6+2+N”產業承接平臺,充分運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生態理念,全力打造“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
點石成“金”打造千億產業
大自然的厚愛,饋贈給鳳陽一方名山勝水,孕育了內涵厚重的淮河文化,造就了“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唱響了膾炙人口的“鳳陽花鼓”,蘊藏了得天獨厚的石英資源。
如何用好這份饋贈,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搶占先機,鳳陽縣立足資源優勢,找準了出路。該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等重要戰略政策機遇,依托“6+2+N”產業承接平臺,充分運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生態理念,全力打造“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走出一條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勝勢的皖北振興新路徑。
整合資源,聚焦優勢強產業
坐落于淮河之濱的鳳陽縣,建有千里淮河第一港——鳳陽港,合徐、寧洛、蚌淮、徐明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鐵、京福高鐵(合蚌客專)等鐵路穿境而過。如果說優越的區位條件是企業選擇落戶鳳陽的重要因素,但豐富的石英砂資源更是讓鳳陽這塊投資熱土成為投資商眼中的“香餑餑”。
“光伏玻璃的原材料八成是石英砂,而鳳陽縣優質石英砂資源是企業拒絕不了的‘誘惑’。”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全開坦言,集團選擇布局鳳陽,正是看中了鳳陽儲量豐富的石英砂。目前,該公司總投資30億元,占地面積820畝,3座日融化量650噸特種光電玻璃生產線,已全部建成投產。計劃建設4座日熔化量1000噸玻璃熔窯及18條光伏玻璃生產線及配套輔助生產設施和成品庫,也將開工建設。
“鳳陽縣石英巖礦已初步探明儲量約100億噸,且儲量、品位和開采價值均居全國首位,華東地區玻璃產業用石英原料70%以上源自這里,先后被授予‘中國優質石英砂原料基地’‘中國日用玻璃產業基地’等稱號,2019年獲批省級硅基新材料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鳳陽縣發改委黨組成員郭新生介紹,為高效利用、統一管理石英砂資源,該縣在全縣范圍內實施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修編,依法劃定禁采區、保護區、開采區,采取政府收儲、資源置換、兼并重組等措施,整合石英巖礦權。與此同時,鳳陽縣規劃建設大廟石英產業園,加快“退鎮入園”步伐。該園一期規劃面積2.68平方公里,入園企業44家,全部建成后,石英砂年加工能力將達2300萬噸,實現年產值60億元。目前,園區內34家企業已建成投產,年產能1810萬噸,為全縣千億硅基材料產業基地的建設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目前,全縣擁有日用玻璃制品相關規上企業19家,年產鈉鈣玻璃制品及高硼硅玻璃72.5萬噸,日用玻璃器皿行業產值占全國日用玻璃行業產值的12%;擁有建筑玻璃生產企業2家,3條浮法生產線,年產量1825萬重量箱(91萬噸);已建成光伏玻璃窯爐10座,年產能310萬噸,年產量可滿足約58GW光伏組件生產的玻璃需求。”郭新生說。
乘勢而上,搶抓機遇促轉型
去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綠色、生態也成為了“十四五”規劃的關鍵詞。
“雙碳”目標走進新時代,光伏產業迎來新機遇。在“雙碳”戰略引領和新發展形勢下,我省率先制定實施了《安徽省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未來三年將有序健康發展光伏玻璃,重點發展超薄光伏玻璃蓋板(背板)和太陽能電池用高溫玻璃基板。
富有改革基因的鳳陽人,已敏銳捕捉到光伏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依據資源稟賦,培育壯大新興特色產業集群,該縣努力注入產業發展新內涵,打造硅基產業“升級版”。
在“省級‘硅基新材料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的基礎上,鳳陽縣將硅基產業作為首位主導產業重點發展,縣委書記任光伏產業鏈鏈長,舉全縣之力打造“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
位于鳳陽縣鳳寧現代產業園的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光伏玻璃生產企業之一——福萊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16年落戶鳳陽。“一期項目已于2018年全部投產。二期總投資約52.5億元,年產150萬噸光伏組件蓋板玻璃項目,4座日熔化量1200噸窯爐也于2021年點火生產。”公司總經理潘榮觀告訴記者,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光伏玻璃產業園之一。
像福萊特這樣的光伏玻璃頭部企業落戶鳳陽的,還有亞瑪頓和南玻。“3家企業總投資約286億元,占地7638畝,擬建設光伏玻璃生產線31條,玻璃原片生產線超過150條。”鳳寧現代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3家企業全部投產后,將年產光伏玻璃1065萬噸,約18億平方米,大約可以滿足180GW光伏組件生產的玻璃需求。2021年12月3日上午,鳳陽縣與海螺集團在滁簽約“光伏綠色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達220億元,包含石英巖深加工、光伏組件、太陽能發電、港口碼頭和光伏電池片等子項目。此舉將進一步加速鳳陽縣光伏產業集聚。
記者了解到,2021年1至12月份,鳳陽縣共擁有石英砂加工規上企業45家,年產值約39.4億元;規模以上硅基材料企業90家,實現產值170億元。
如今,鳳陽縣硅基產業鏈已從礦石開采延伸到石英砂加工→日用玻璃→建筑玻璃→光伏玻璃(光電玻璃)。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依托石英砂精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日用玻璃和硅化工、玻纖、光伏及組件、光電玻璃等打造的“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已具雛形。
精準服務,創新舉措增動能
在鳳陽矚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各工序正在有條不紊地抓緊生產。“工廠在2021年10月份正式投產,目前已達到設計產能的80%,到農歷虎年春節前2.5GW光伏組件產線可實現達產。”公司總經理程祥文介紹,鳳陽縣為他們提供“雙砂源、雙氣源、雙電源、雙水源”保障,讓企業可以放心生產。“完善的原料配套供應,為企業節省了大量運輸成本。”程祥文說這也是吸引企業落戶滁州的重要原因。
“營商環境既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更是軟實力。鳳陽縣秉承‘首位產業給予首位支持’的服務意識,對重點企業項目開展對口幫扶,統籌解決企業用地、用錢、用工等方面問題,精心打造‘亭滿意 鳳如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確保企業能夠集中精力加快發展。”鳳陽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加快推進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建設,該縣把招商引資作為“首要工程”“第一戰場”,組建5個縣干招商組、6個科干小組,探索“基地+基金”招商新模式,以福萊特、亞瑪頓等龍頭項目為主導,制定招商引資圖譜,按圖索驥、精準出擊。2021年以來,該縣共簽約億元以上硅基產業項目21個,總投資199.9億元。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鳳陽縣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的創新鏈與人才鏈,建立“政府推動、企業主動、院校聯動”機制,實施“院士專家引領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候鳥式聘任、星期天工程師”等引才模式,明德眾創空間、夫子郢科創園等一批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目前已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4家,轉化科技成果53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30個,成果轉化效益達3億元。引入人才團隊18個,博士及副高職稱以上高層次人才85名。
鳳陽縣還借助資本的力量,依托10億元久有創新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3億元的淮濱桉樹硅基產業發展基金,緊盯硅基企業項目核心需求,提高金融支持服務硅基產業發展能力,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已惠及企業36家次,累計注資2.79億元。
“下一步,我們要強化‘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意識,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皖北振興、寧滁結對合作幫扶等政策疊加機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四化同步’為引領,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不斷推動項目大建設、經濟大發展,聚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鳳陽縣委書記朱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