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安狀況,是平安鄉村建設的“晴雨表”。作為平安鄉村建設的重頭戲,我省統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精準發力強化科技應用,推廣群防群治新機制,切實加強社會面治安防控,鄉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質效得到整體提升。
守護平安,鄉村有了“千里眼”
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飛速發展,農村社會的平安建設也搭上了科技快車。記者近日在當涂縣大隴鎮塘橋村黨群服務中心里看到,通過一個“平安鄉村”治安監控平臺,就能看到村里主要路口的實時路況。
“村里在四個網格的每個出入口都設置了監控,遇到打架斗毆、偷盜、小孩走失等問題,可以通過該平臺及時查看。 ”塘橋村黨總支書記楊世宏介紹說,塘橋村在村莊主干道安裝了30余處治安監控,村內設有監控管理室,有專門工作人員管理。派出所還在村里建設了警務室,實行“一村一輔警”機制,開展治安巡邏。 “線上監控,線下巡邏”的雙重治安防控網,守護群眾安全。
“前些天村里有個小孩走失了,家長通過監控平臺很快就找到了。 ”塘橋村支部委員楊福生說。村里建了監控平臺后,一些村民在家里也安裝了監控。這樣不僅能有效維護村里治安,外出打工者也能在手機里看到留守老年人居家活動,防止有個三長兩短。
“在我省農村廣泛應用的‘千里眼’等治安監控系統,為農村地區的治安防控、預警預防、決策處置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這些治安監控系統的推廣,使得農村群眾安全防范意識、治安防控威懾力、違法案件偵破率明顯有了提升,基本做到“問題早發現、矛盾不上交、人員不上行、平安不出事”。
位于“生態福地、蟹苗之鄉”的當涂縣烏溪鎮最北端的七房村,外出人口少,居家人口相對較多。隨著經濟發展,這里車輛增多,交通安全成為影響群眾安全的突出問題。村支書李保良說,通過安裝監控,彌補了安全防控的漏洞。
記者在李保良的手機上看到,村主干道每個路口處的人員活動、道路上的車輛行跡都清晰可見。據了解,目前,七房村設置了18個監控點,利用移動寬帶網絡,打造“平安鄉村平臺”,破解安全難題,實現智慧鄉村新突破。
暢通信息,警民共建“微信群”
當前,微信的應用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等都帶來了便利。微信工作群具有便捷、快速、覆蓋面廣、易于操作、群眾廣泛接受的優勢,可以實現點對點、點對面的信息傳播,大大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提高辦事效率。
“全市駐村、包村民警任群主,建立微信工作群,以戶為單位,請轄區群眾進入微信工作群中。 ”去年5月,為進一步加強警民溝通聯系,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宿州市公安局探索建立互聯網+微警務,在全市范圍內搭建集公安信息發布、警民互動交流為一體的平安宿州“警民微信工作群”,制定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推進治安防控建設。
4月14日下午16時33分,埇橋三里派出所民警張春東接到轄區群眾楊某在警民微信工作群中的求助信息。楊某稱因疏忽在支付寶中誤將1700元錢轉給了一個陌生人,發覺后多次聯系收款人,對方置之不理。楊某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通過警民微信工作群向民警發出求助信息。張春東接到楊某求助后,立即通過公安網絡平臺查詢到收款人徐某某并同其電話聯系。經過民警耐心的溝通,徐某某次日上午將1700元錢還給楊某。
據了解,根據群眾需求,警民微信工作群提供政策解讀、警務公開、咨詢服務、警情預警、輿論引導、展示宣傳、調查征詢等功能。農村每個行政村至少建一個微信群,各行政村“兩委”成員、村民組長、部分社交面較為活躍人員以及包村民警認為需要加入的人員均加入警民微信工作群。日常信息發布,確保消息權威、可信、易于接受。警民微信工作群建設推廣應用以來,在實踐中已初顯成效。
“通過科技賦能,向信息技術要戰斗力。 ”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我省以“智慧皖警”大數據實戰應用體系建設為龍頭,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語音等新技術與治安防控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向基層一線傾斜,提升打防管控智能化水平。
群防群治,巡控筑起“金鐘罩”
“我們這兒青壯年多數外出務工,老人婦女兒童留守在家。以前時而發生村民圈養動物或家里失竊現象,村民最怕半夜聽到狗叫,現在情況不同了,村民有了安全感。 ”舒城縣干汊河鎮春塘村群眾陶同年說。給陶同年帶來安全感的是近年來村里成立的治安巡邏隊。
警力有限,民力無邊。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社會治安防控,是克服警力不足、實現群防群治的有效途徑。
2019年,舒城縣公安局干汊河派出所與村聯合組建村級治安巡邏隊,巡邏隊員由村干部和民兵骨干組成,后擴展到村民志愿者。巡邏隊裝備有電動車、手電筒、頭盔、鑼鼓、紅袖章等,采取白天與晚上相結合、車巡與步巡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定點與上山相結合的巡邏模式。同時,他們還承擔著本轄區化解矛盾、處置各種不穩定因素、治安巡邏及宣傳等治安基礎工作任務,構建村組安全網絡。
治安巡邏隊員的業務水平,直接關系到治安安全的實際效果。為此,干汊河派出所借助“一村一警”工作優勢,讓村警協助村干部,做好村級治安巡邏隊員的業務培訓工作,讓他們及時掌握盤查技巧,有情況早發現,有案情早報告。
“為扎實開展好村組治安巡邏工作,提振士氣,我有時組織警力夜間用警車與村治安巡邏隊一道出發,高標準開展治安巡邏。尤其清明或茶葉采摘期間,防火巡邏和防詐騙宣傳是我們嚴防死守的底線。 ”駐村民警陶李說。據統計,今年清明期間,春塘村無一起山林火災。
郭建義既是春塘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級治安巡邏的帶頭人,“我們轄區山林地多,村民居住地較為分散,防火、防盜、防詐騙等社會治理基礎相對薄弱。購置治安巡邏車,設立村級治安巡邏隊就是想在轄區內形成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局面,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如今,“點上控”“線上巡”“面上查”等立體化維護治安的“金鐘罩”,時刻守護著鄉村安全。
“保持農村良好的治安狀況,需要大力夯實農村治安基礎。 ”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我省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出“一村一警”包村聯系制度,專業化、志愿化等群防群治隊伍,以及“江淮義警”等治安防控創新載體,構建起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力提升了社會治安駕馭控制能力。(記者 李曉群 見習記者 李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