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民矛盾調解員,她始終心系群眾,用真心真情調解每一個矛盾糾紛;作為縣矛盾調解中心主任,她帶頭創新調解工作機制,努力為群眾化解糾紛提供更多法律渠道。她,就是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樣人物、全椒縣矛盾調解中心主任趙昉。
扎根鄉鎮,專解群眾疙瘩事
1997年2月,趙昉走進全椒縣襄河司法所的大門,一干就是19個年頭。
面對矛盾糾紛調解工作,趙昉始終堅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群眾的貼心人,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溝通,及時化解各類矛盾,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2013年8月20日,王某開自家三輪車趕集,途中鄰居張某搭乘,后由于車速過快發生車禍,張某重傷,住院花掉13000多元。隨后,張某向王某索要醫藥費,王某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斷然拒賠。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趙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番說理釋法后,雙方當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過錯。最后,王某同意賠償損失,張某也退讓一步,雙方握手言和。
2014年7月31日,家住全椒縣襄河鎮太平社區的八旬老人魏某來到襄河司法所,激動地要告自己的兒子。認真聆聽老人的訴說后,趙昉耐心地對老人進行了有關法律法規方面的解釋,并對他進行了情緒疏導和心理安慰,建議他先調解,不成功再對簿公堂。然后,趙昉撥通老人兒子的電話,在電話里說明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這時,兒子非常后悔如此對待自己的父親,當即表示要接父親回家同住,照顧老人生活。這時老人老淚縱橫,他沒有想到一次真心溝通能重新給他的晚年帶來天倫之樂。
在實踐中,趙昉總結出做好民事調解工作的“三要素”:快、清、穩。“快”就是對鄰里糾紛、打架斗毆、家庭暴力等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到,及時調解處理;“清”就是對發生的糾紛必須摸清情況、找準對策,尋求解決途徑,做到心中有數;“穩”就是對一些矛盾要做到當事人雙方不傷和氣、平穩解決,不埋下積怨。
轉崗中心,創新調解工作機制
2017年4月,全椒縣委政法委籌建全椒縣矛盾調解中心,趙昉被調任調解中心專職主任。
憑著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熱愛和在基層積累的豐富調解經驗,短短一個月時間,趙昉就完成了調解中心功能室制度建設、中心工作流程和工作機制的制定。此外,她還在工作中探索出了訪調、訴調、鎮調、援調、警調等三調聯動、多調對接的工作機制,發揮縣調解中心龍頭作用,構建“1+N”大調解工作格局,為群眾化解糾紛提供更多法律渠道,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在趙昉的帶領下,全椒縣矛盾調解中心很快成為模范團隊,涌現出一批全省先進人物。趙昉本人也先后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2020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樣人物”表彰。2019年1月全椒縣矛盾調解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稱號。
如今,全椒縣調解中心歷經四年的發展,組織體系不斷健全、工作制度不斷完善、作用發揮不斷加強。自成立以來,共接待群眾來訪來電6078起,受理案件3618件,調解成功3601件,涉及金額23658.37萬元,達成協議金額20905.75萬元,達成司法確認623件。進入新發展階段,趙昉表示將時刻銘記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為民情懷,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事情作為司法行政干部的使命和擔當,努力做司法行政排頭兵,為全縣司法行政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