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2021年03月29日 005版)
陽春三月,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三城鎮天澗村的麥田里,家祿家庭農場負責人徐家祿正和大家一起在田間灑藥除草。他今年一共承包了1200畝地,目前正是田管的關鍵期。
“其他麥田已用‘小飛機’灑過除草劑,這塊地只能靠人工灑藥除草。”徐家祿說,現在正是春耕時節,天氣晴好,要搶抓農時,抓好田管。
別看徐家祿現在是種糧大戶,以前他可是種糧的“門外漢”。七八年時間,徐家祿已經成為來安縣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現在種田都用上高科技,拋秧、施肥、灑藥、收割等已全部實現機械化,平時田間管護不到10個人,農忙時最多也就40人左右。高科技種田,不僅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種植效率,還降低了種植成本。”徐家祿笑著說。
每天早晨,天澗村68歲的村民張寶貴都在承包的稻蝦共養水田旁忙碌著,“現在龍蝦苗還小,等氣溫穩定到20攝氏度以上時,就要把蝦苗放到大田里。”
三城鎮堅持以稻蝦共養、蓮藕種植、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為抓手,積極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做好春季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