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訓云從復壯孔里給古樹澆水。人民網 陶濤攝
人民網滁州3月23日電 (周坤、陶濤)“馬上清明到了,這段時間,你注意不要讓人在樹下燒香。”陽春三月,是樹木生長最佳時機,定遠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自華來到定遠縣西卅店鎮張莊村察看古樹保護情況。在一棵有著兩百多年樹齡的黃連木下,陳自華對“古樹保姆”劉訓云叮囑著細節。
然而,這位站在記者眼前,皮膚黝黑的七尺男兒,跟腦海中的“保姆”形象,始終無法聯系起來,他是如何照顧古樹呢?
“以前,我靠樹吃飯,現在我還是靠樹吃飯,只不過之前是砍樹,現在是看樹。”今年46歲的劉訓云說,作為一名“古樹保姆”,他像照顧老人一樣照顧這棵古黃連木,定期給它松松土,讓樹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養分。
記者看到,眼前的黃連木,參天而立,樹上的孔洞和裸露地表的樹根,暗示它曾遭遇過破壞,但如今它可以放心,因為現在有劉訓云專門保護它。除了在古樹周圍設立圍欄,他還在古樹周邊打下六個兩米多深的復壯孔,遇到旱季的時候,從這里澆樹、補肥。
“光我一個人行動還不夠,我還經常向村民們普及環保知識和生態意識,號召大家一起愛護古樹和附近的森林資源。”劉訓云說。
在定遠縣,和劉訓云一樣的“古樹保姆”共有42名。去年,定遠縣投入100萬元資金,對全縣24棵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進行保護施工,并為每棵古樹配備“林長”和護林員。做到了樹樹有“身份”,樹樹有“保姆”。
古樹是歷史的見證,承載著時空的變遷,蘊藏著村莊的記憶。如今在定遠,百年千年古樹備受關愛和呵護,成了生態名片。這些蒼勁古樸、形狀各異的古樹,不僅裝點美化了村莊,還引來了各方游客。
在定遠縣三和集鎮槐墟村,有一棵400多年歷史的銀杏,古樹枝干虬曲,樹冠遮天蔽日,是真正的獨木成林了,所以吸引很多人來旅游,成為村里發展旅游的招牌,只要是來到這里的游客,都要在樹下拍照留影。
陳自華說,如今鄉村旅游已成為定遠縣鄉村振興的一大引擎。據統計,2020年定遠縣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11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7.2億元。
在走訪中,可以明顯的看到,在42名“樹保姆”的呵護下,定遠縣眾多古樹雖已數百歲,飽經風霜雨雪,但至今依然是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
“古樹是‘活化石’,必須保護好,決不能讓它們在我們手中枯掉。”陳自華稱,今后,定遠縣將全面實施鄉村綠化行動,進一步加大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