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以盛大閱兵儀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共同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高燃時刻,全市各地黨員干部和群眾歡欣鼓舞,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方式觀看、收聽大會直播盛況,表達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強烈意愿。
9月3日,滁州學院會峰校區,師生集中觀看閱兵式。全媒體記者畢 鴻攝
在天安門廣場上,一支支受閱方陣步伐鏗鏘、氣勢如虹。在整齊劃一的隊伍中,滁州籍戰士身姿挺拔、目光堅毅,以昂揚姿態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1000公里之外的家鄉,父老鄉親早早守候在屏幕前,看到熟悉又親切的身影時無不激動難抑——他們是滁州的兒女,是家鄉的驕傲,更是祖國的忠誠衛士。定遠縣永康鎮葉文志,通過層層選拔,成為火箭軍方隊的一員。“我從心底為他們驕傲,為他們自豪。祖國的部隊陣容這么強大,這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堅強后盾。”葉文志的父親葉忠軍激動不已。在閱兵式現場,明光籍現役軍人劉杰也在參閱人員中。坐在電視機前收看閱兵式的父親劉海為兒子劉杰深感自豪:“軍人有軍人的職責和使命。作為軍屬,我們會做他的堅強后盾,讓他安心在部隊服役。”
武警滁州支隊周密組織全體官兵集中收聽收看這場盛大閱兵實況直播。收看結束后的訓練場上,各基層部隊迅即掀起實戰化訓練熱潮。官兵們圍繞應急處突、搶險救援等課目專攻精練,磨礪制勝本領。鳳陽中隊中隊長譚功成說:“通過集中收看此次閱兵,我真切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實力與國防的堅實后盾。我們要立足本職,砥礪奮進,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
鳳陽縣小崗村黨員活動室內,干部群眾全神貫注地觀看大屏幕,生怕錯過任何精彩瞬間。面對整齊劃一的受閱方陣和先進的武器裝備,現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難掩喜悅之情,他深情地說:“閱兵式上展示的先進裝備和官兵昂揚的精神風貌,充分彰顯國家實力的顯著提升。能夠親眼見證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成就,我倍感光榮自豪。”
在天長市廣陵街道,年過百歲的抗戰老兵高維田與社區黨員、一線工作者們坐在一起,觀看了閱兵儀式的現場直播。看到祖國日益強大,高維田十分激動:“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再也不受外國侵略者欺辱,人民一定會安居樂業、幸福美滿。”
聞名皖東的“軍旅小鎮”明光市三界鎮,精心組織黨員干部、駐地官兵和當地群眾集中觀看閱兵儀式,全鎮多個集中觀看點座無虛席。“仿佛又回到那段熱血沸騰的歲月。”退役軍人黃飛激動地說,“雖然我已退役,但軍人使命永遠在肩。若有戰,召必回!”
閱兵直播時刻,滁州市公安局交巡警二大隊副大隊長周勇正在紫薇路上駕車巡邏。聽到收音機里傳出激昂的閱兵曲目,他心潮澎湃:“受閱部隊官兵的鏗鏘步伐,踏出了時代強音。紅旗漫卷,讓人熱血沸騰。我們堅守崗位、守護平安,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站崗。”
滁州學院在瑯琊、會峰兩個校區設置120多個分會場,組織全校師生觀看實況直播。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王濤激動地說:“閱兵振奮人心,讓人心潮澎湃,渾身充滿力量。”音樂與教育學院大學生朱海悅表示:“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新時代青年,一定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刻苦學習、矢志成才。”
全市各地中小學也組織廣大師生共同開展這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引導廣大青少年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定遠雙塘中學學生張佑銘在觀看完閱兵后說:“現在,我們的飛機飛得越來越遠了,大炮打得越來越準了。作為一名小軍迷,我十分自豪和驕傲。”天長市炳輝小學四(7)班學生呂姝檬說:“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白發蒼蒼的老兵爺爺。他們胸前掛滿勛章,雖然年紀大了,但依然坐得筆直、眼神特別堅定。”
市林業局組織市直林業系統全體人員集中收看直播。“天安門廣場上,整齊威武的受閱部隊和高精尖武器裝備,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鋼鐵長城的威武雄壯。”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繼宏表示。
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組織干部職工收看現場直播。企業黨委書記、總經理鄧伯禾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要保持軍人般‘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在經濟建設道路上昂首闊步向前行。”
市供電公司同樣組織收看閱兵儀式,企業輸電運檢中心黨支部書記陳信說:“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將把這種精神轉化為履職盡責、擔當奮進的強大動力。”
瑯琊區高巷社區精心組織老黨員、居民代表及社區工作人員集中觀看直播,現場不時爆發出熱烈掌聲和由衷贊嘆。77歲退伍老兵梁華權激動地說:“這場閱兵讓我心潮澎湃。看到現代化的人民軍隊,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明光市潘村鎮潘村村黨總支書記趙永亮是一名“兵支書”。他帶著中學生們一邊觀看直播,一邊見縫插針講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勉勵孩子們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全市各地干部群眾通過觀看、收聽大會直播盛況,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與繁榮,抒發皖東兒女對祖國的深切熱愛與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大家紛紛表示,將進一步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立足本職工作,奮勇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滁州力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