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8月23日2版)
“退休前聽老同事說,辦手續特麻煩,得蓋一堆章。沒想到今天帶齊證件在一個窗口填一張表就辦妥了,全程不到5分鐘。”日前,在鳳陽縣政務服務大廳,剛辦好退休手續的李琴笑容滿面,對“高效辦成一件事”的便捷贊不絕口。
過去,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堪稱一場“跨部門接力賽”,養老金申領得找社保部門,醫保銜接要跑醫保中心,公積金提取還得奔公積金窗口……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群眾在來回奔波中耗時又耗力。為破解這一民生痛點,鳳陽縣以“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為核心,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動“一窗受理、一表申報、一次辦成”。
改革的溫度,不僅暖了群眾的心,更給企業發展添了勁。“以前水電氣網報裝,得挨個跑部門,材料重復交不說,審批流程拉得老長?,F在好了,只需向一個窗口提交一次申請,不到一周就全辦妥了。”鳳陽佳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陸偉拿著剛辦齊的手續,語氣里滿是輕松,“跑腿少了、效率高了,我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生產經營上,這就是最實在的獲得感。”
“從‘多頭跑’到‘一次辦’,背后是機制重構與系統聯動。”鳳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楊娑娑介紹,當地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4個“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窗口和6個“一件事”專窗,還配套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構建起“前端受理+后臺流轉+兜底保障”的全流程服務機制。通過打破“信息孤島”和“部門壁壘”,推動跨層級、跨區域事項協同聯辦,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政務服務的蝶變,在辦稅大廳里同樣清晰可見。“大廳日均叫號量從384個銳減到29個,數字的減少,體現了服務的升級。”鳳陽縣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局長張坤指著“智慧稅務體驗中心”說,這里用1臺自助終端、4臺平板、12臺電腦構筑起多元辦稅場景,納稅人自己操作就能完成發票開具。與此同時,3名工作人員隨時在線“解惑”,讓“零接觸”服務深入人心。
改革既要拼速度,更要暖人心。這份“溫度”,在“容缺辦理”中尤為動人。不久前,鳳陽一家企業辦稅員何慧匆匆趕來辦理服務貿易對外支付備案,卻發現忘帶項目合同。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時,窗口工作人員遞來一個“信易辦”容缺專遞信封,笑著說:“材料補全后寄回就行,不用再跑第二趟。”
“信用越好,服務越優。”張坤拿著三個不同顏色標注的“信易辦”容缺專遞信封解釋說。納稅人可根據信用享受次要材料后補、免費郵寄到家的便利,業務辦理時間平均縮短近六成。
“流程做減法,服務做加法,改革才有生命力。”楊娑娑坦言,通過“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鳳陽已上線的“一件事”平均跑動次數減少94%,辦理時限壓縮69%,提交材料減少60%,累計辦理382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