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開發區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133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含籌建7家)已組建76家AA級以上平臺公司,84家開發區已開展社會事務管理、開發運營職能“雙剝離”,126家已實施“管委會+公司”改革。
理順行政職能,安徽省動態調整《省級及以上開發區賦權指導目錄》,賦予開發區133項經濟管理事項,推動征地拆遷、綜治維穩等社會職能劃轉至屬地鄉鎮。在銅陵,義安經開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成立項目跑辦、企業脫困、智慧服務等三個中心,富樂德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竣工投產,總投資20億元的嘉銅金屬制品產業園從洽談到簽約僅18天。
安徽省開發區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運作模式,提升平臺公司服務能力,以市場化改革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宿州經開區成立宿州新區建設投資公司,承擔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土地收儲及開發等功能,組建29家子公司,參與運營基金已撥付6家園區企業1.2億元,為90余家企業提供140余筆融資擔保。
強化考核激勵,安徽省開發區探索全面打破身份框架,實施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優績優酬、獎優罰劣。合肥經開區全部實行員額制管理,將17個直屬機構和5個黨群組織歸口至10個員額單位,由績效考評中心對各單位進行考評,各單位對員工進行二次考評,結果與工資薪酬、評先評優、崗位調整、合同續聘直接掛鉤,不搞“大鍋飯”。(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方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