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張念東)今年以來,我市聚焦防止返貧致貧、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以未消除風險的脫貧戶和超兩年未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為重點,逐戶開展分析排查,按照“查、核、加、消”四步閉環機制,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全市已消除風險監測對象5105戶13752人,風險消除率達71.5%,未發生一例返貧問題。
精準“查”,織密風險防控網,是筑牢防返貧第一道防線。我市依托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建立“線上數據預警+線下網格排查”雙軌制,聯合教體、醫保、住建等12個部門開展數據比對,實時篩查收入驟降、突發疾病等風險線索,2025年累計反饋核實監測數據7100條,識別監測對象10戶35人。構建防止返貧監測縣鄉村組“四級網格”,全市設立網格1.06萬個,配備網格員1.11萬人,推行“問收支明細、政策落實、鄰里關系、未來規劃;看房、糧、勞動力、讀書郎”為主要內容的“四問四看”工作法,深度挖掘隱性風險,全市未消除風險監測對象重點抽查覆蓋率達100%。對未消除風險脫貧不穩定人口和兩年以上未消除風險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各地綜合運用村級分析研判、線上通信和實地入戶核實的方式,逐戶摸清基本情況,開展重點專項排查。據統計,全市未消除風險脫貧人口和兩年以上未消除風險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511戶1360人,均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
嚴格“核”,多維評估定標準,我市全力確保風險消除有據可依。各地均通過科學核評,達到規范風險消除標準,具體是以家庭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當年監測線(9100元)、剛性支出可控、“三保障”無隱患為核心指標,綜合研判返貧致貧風險是否穩定消除或自然消除,按程序標注風險消除。我市實行“村級初審—鎮級審核—縣級審批”三級審核,各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對擬標注“風險消除”兩類監測對象進行審批公示、系統標注與檔案管理,并在常態化監測預警中持續關注其生活狀態。
分類“加”,靶向施策強幫扶,各地多措并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各縣(市、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做好常態化監測幫扶,梳理現有幫扶政策,建立健全2025年幫扶政策“工具箱”,對有勞動能力戶采取產業帶動、就業促進、創業支持等開發式舉措,對無勞動能力戶落實兜底保障。在加大幫扶計劃落實方面,繼續實施“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戶均落實幫扶措施8.4條,并根據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家庭情況變化和實際需求,適時調整優化。同時加快幫扶政策落地,確保各項幫扶政策能夠及時落實到位。2025年預計發放產業到戶補貼5000萬元,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幫扶車間、勞務輸出等舉措,全市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就業規模預計達7萬人以上;發揮金融賦能,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4.3億元,支持1萬戶左右發展產業。
規范“消”,閉環管理防反彈,全市通過動態監測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常態長效。動態清零,應消盡消,各地對收入穩定達標、“三保障”持續鞏固且風險已消除的監測對象,全部按程序標注風險消除。幫扶先行,能消則消,對短期可消除風險的戶加大幫扶力度,縮短審核周期,避免拖延。工作過程中,對暫不符合條件的繼續強化幫扶,決不盲目追求消除率。常態跟蹤,成熟即消,我市已經建立監測對象風險消除動態評估機制,定期對監測對象的幫扶效果進行評估,在風險消除條件完全成熟時,立即啟動消除程序。同時,對已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進行跟蹤監測,防止出現返貧致貧現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