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長市16個鄉鎮街道,活躍著405名被群眾親切稱為“好大姐”的調解員。她們穿梭于大街小巷,用耐心、愛心和專業,化解一個又一個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為社會和諧穩定筑起一道道溫暖防線。近年來,天長市婦聯聚焦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因地制宜打造“好大姐”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品牌,切實維護一方穩定、守護一方平安。
“婦聯勝親人,真誠解民憂”“司法溫情暖人間,正義之光照心田”——這兩幅錦旗的背后,是一個曾經被家暴困擾的家庭重獲新生的故事。
3月21日,天長市民李小蕊(化名)專程趕到廣陵街道婦聯“好大姐”婚調室,向調解員表達感激之情。原來,李小蕊與丈夫是各自離異后重組的家庭,婚初感情尚可,但丈夫因工作壓力及性格問題,近期多次對李女士實施肢體暴力及語言侮辱。接到李小蕊的報警后,派出所民警及時上門制止家暴行為,并將警情通報給街道婦聯。
接到信息后,廣陵街道婦聯迅速啟動“部門聯動化解家事糾紛”機制。在“好大姐”調解室,“好大姐”向李小蕊的丈夫詳細講解“反家庭暴力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相關法律規定,明確家暴行為的違法后果,分析其行為對子女及家庭的危害。經過耐心調解,最終夫妻雙方達成解除婚姻協議,實現家事糾紛“案結、事了、人和”的社會效果。
“好大姐”調解室不僅在城市社區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鄉村也同樣受到群眾的歡迎。石梁鎮石街社區的“好大姐”調解室,是當地村民自治的一項重要舉措。調解室針對網格內無法解決的問題,發揮自身優勢,排查各類風險隱患,重點針對婚姻家庭糾紛,制定調解措施,及時做好矛盾協調處理。
前不久,石街社區一對夫妻因婚姻問題產生糾紛,甚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社區“好大姐”調解室得知后,立即介入調解。調解員耐心傾聽雙方的訴求,分析問題根源,最終讓夫妻雙方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經過調解,夫妻雙方不再提及離婚,愿意繼續和美地生活下去,家庭重歸于好。
“好大姐”調解室的成功,離不開一支專業且充滿愛心的調解隊伍。天長市婦聯通過構建“婦聯+”隊伍體系,組建以鎮村婦聯干部為專職,婦聯執委、女性網格員、婦女代表、巾幗志愿者等力量為兼職的基層“好大姐”婚調隊伍。同時,鏈接司法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等專業資源,為有需求的婦女家庭提供維權服務。
“基層婦聯人熟地熟懂人情,專業人員懂法、懂政策、有權威,二者優勢互補,推動婚姻家庭糾紛的源頭疏導和合力化解,實現‘1+1>2’的調解效果。”天長市婦聯主席許春萍告訴記者,通過定期組織婦聯干部、網格員、“好大姐”調解員參加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專題實務培訓,聯合司法局舉辦“婦女法律明白人”培訓,不斷提升調解隊伍的專業能力。
正是這樣一支專業且充滿愛心的隊伍,讓“好大姐”調解室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好大姐”調解室不僅注重矛盾的化解,更注重調解成果的鞏固。對于已調解結束的糾紛,特別是較復雜的或有可能出現反復的糾紛,定期進行走訪,及時發現調解工作中的不足,督促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排除各種隱患。
“這種閉環管理機制,讓調解工作不僅停留在‘案結事了’,更實現了‘人和’的目標。”廣陵街道婦聯專職副主席殷匯梅認為,正是通過定期回訪,讓“好大姐”調解員及時掌握當事人的最新情況,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確保調解成果得到鞏固,防止矛盾再次激化。
“群眾的肯定是對我們工作的鞭策。”天長市婦聯主席許春萍表示:“將發揮‘好大姐’女性特有的細膩、智慧方面的優勢,繼續做好家庭矛盾糾紛化解、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工作,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婦女解決煩心事揪心事,做好廣大婦女兒童的‘娘家人’。”
“好大姐”調解室的成功,是天長市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如今,天長“好大姐”調解室里的故事還在延續,她們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內涵,用溫暖和智慧守護著每一個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