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通訊員萬晨露 全媒體記者馬晨晨)近年來,我市深入聚焦法律援助民生實事辦理,以應援盡援、盡援優援為目標,積極打造“亭解憂”法律援助工作品牌,法律援助知曉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強化基礎建設,服務水平“再升級”。全市9家法律援助中心升級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3+X”模式,引入律師、公證、司法鑒定、民商仲裁、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等職能,實現“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服務。依托鄉鎮司法所及工、青、婦、殘、老、軍等部門建立288個法律援助工作站,1207個村(居)聯系點,形成了整體聯動、上下一體的“市—縣—鎮(鄉)—村”四級服務網絡,實現法律援助“村村通”。
加大辦案力度,服務范圍“再擴大”。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援助力度,對相關勞動爭議、勞務合同糾紛以及涉農糾紛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與相關單位建立聯合維權長效機制,成立專門維權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支持起訴+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勞動監察+勞動仲裁”聯動維權模式。與市民政局簽訂低收入群體數據共享協議,實現低收入群體法律援助申請“免證即享”。今年以來,全市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451件,1210余名受援人獲得法律援助。
創新服務機制,工作實效“再增強”。我市印發《關于法律援助申請市域通辦及案件受理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通過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深度融合,全面落實法律援助申請“通辦、幫辦、代辦”。今年以來,全市810余名受援人通過該機制獲得法律援助便捷服務。開設“周三法治門診”公益項目,安排專業委員主任或者理事到窗口坐班,為疑難復雜案件的當事人提供預約、個性化法律咨詢。
聚焦規范建設,辦案質量“再提升”。印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溫馨提示》《辦案指引》隨案分發,規范案件承辦工作。建立法律援助旁聽庭審制度、受援人聯系告知制度和案件質量回訪制度,對案件辦理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定期組織案件質量評審,加強對案件質量的跟蹤監督。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