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獲悉,安徽省日前印發《安徽省有效投資專項行動方案(2025)》,聚焦11大重點領域強建設、擴投資、補短板。其中明確,2025年,投資規模保持合理增長,項目投資、民間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投資增長5%左右;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力爭高技術產業、制造業投資增速高于10%,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高于全部投資增速;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的項目全部開工,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000個以上,省重點項目開工率力爭達到100%、完成投資6000億元以上。
強化創新能力建設:高標準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進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深空探測實驗室、中科大天都校區等項目建設;布局實施100項省科技攻關項目。
加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項目建設,加大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力度,深入推進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和合肥數據標注基地建設,智能算力規模超20000P。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施制造業投資鞏固提升行動,完成重點技改項目1200項以上;實施“智改數轉”十大工程,打造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100個、數字化改造區域樣板20個。
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提檔:實施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十百千萬”工程,建設服務業集聚創新區100個左右;打造制造服務一體化應用場景60個、服務型制造功能區5個以上;加大高品質生活服務業投資力度,數字化賦能業態升級。
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快武王墩等考古遺址公園及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深入推進省文化館新館等項目建設,新建公共文化空間600個;高水平打造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加快建設合肥科創旅游高地,啟動建設皖北旅游大環線示范段;實施“百景提升”行動,打造一批高品質旅游度假區、精品旅游鄉村、皖美民宿。
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投資: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建設生物育種安徽省實驗室等高能級育種創新平臺,新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00個;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新建200個左右精品示范村、80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
加快交通強省項目建設:新開工合溫高鐵合肥至池州段等,全年新增高鐵里程198公里以上;實施一批高速公路“開口子”互通項目,新增高速通車里程700公里以上;高質量打造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開工建設蕪宣機場改擴建等項目,加快通用機場及低空智聯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推進現代水網建設:全面建設現代水網先導區,加快實施引江濟淮二期、華陽河蓄滯洪區等工程,新開工長江池州段河道治理、江巷灌區等項目;實現皖北6市28縣(市、區)地下水水源替換。
加大新型能源體系投資力度:加快陜電入皖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建成投運錢營孜電廠二期等項目,新增支撐性電源裝機496萬千瓦;加快寧國、石臺、岳西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00萬千瓦以上;開工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等重點項目。
實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更新改造城市地下管網4500公里,支持住宅老舊電梯更新3390臺,實現全省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監測全覆蓋;加快發展保障性住房,增加“好房子”供給;因地制宜推行“策劃+融資+運營”模式。
加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弱項:擴大優質本科教育規模,穩步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鼓勵義務教育學校加裝空調;推進住院設施改造提升,高標準建設運營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出臺存量資源改建養老服務設施操作辦法,推動滬皖共建廣德康養基地;實施全民健身場地提升行動。(記者 章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