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安徽省不動產登記領域傳來多項突破性進展,通過構建數字化服務體系、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推進農村產權改革等舉措,為優化營商環境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在政務服務創新方面,安徽省已建成覆蓋城鄉的不動產登記 “跨省通辦” 網絡,實現長三角、中部六省高頻業務 “一網通辦”。通過深化 “帶押過戶” 改革,跨銀行機構不動產轉移登記效率提升 60%,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成功試點運行,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超 2 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十五分鐘登記服務圈” 已覆蓋全省95%的縣域,企業群眾辦事平均等候時間壓縮至 15 分鐘以內。
針對歷史遺留問題,安徽省建立了不動產登記風險預警平臺,累計化解 1.4 萬套住宅辦證難題。在保交樓專項行動中,創新采用 “容缺受理 + 并聯審批” 模式,完成 16.5 萬套房屋產權登記,有效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工業項目辦證提級調度機制運行以來,43 個重點企業項目實現 “拿地即開工、竣工即辦證”。
隨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全省目前完成 810 萬宗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林權數據整合匯交量達 291 萬宗。六安市金寨縣、銅陵市銅官區國家級林權登記試點形成可復制經驗,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成果移交工作全面完成,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方面,滁河跨省域協同登記項目正式登簿,標志著全國首個跨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落地實施。省級統一數據庫已歸集 910 個登記項目,實現自然資源底數 “一張圖” 管理。通過制定《不動產登記業務場景規范》等標準文件,全省登記事項辦理標準誤差率控制在 0.5% 以內。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省通過構建 “全流程數字化 + 全要素標準化” 不動產管理體系,為自然資源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創新樣本;隨著 “一碼管地” 等技術規范的推廣應用,自然資源管理正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精細化方向加速轉型。(記者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