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胡文峰 通訊員汪勝洋)春回大地,農事漸忙。隨著氣溫回升,我市春耕生產進入關鍵期,農資采購、農機服務、補貼申領等消費活動日益頻繁。為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護航春耕有序開展,近日,市消保委聯合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春耕消費提示》,從農資選購、農機服務、惠農補貼、線上交易、依法維權五大方面為農戶提供指導。
選良種辨真偽,農資采購須謹慎。市消保委提醒,農戶應選擇證照齊全的正規商家,重點核查種子、化肥、農藥的登記證號、生產批號及標簽說明,警惕“三無”產品以低價促銷混淆視聽。交易后需主動索取發票、合格證等憑證,并要求商家清晰標注品種名稱、數量、價格等信息。此外,建議保留未拆封的農資樣本至收獲期,若發現發芽率低、藥效不符等問題,可通過樣本檢測快速溯源,為維權提供有力證據。
聘農機核資質,服務簽約要規范。市市場監管局強調,農戶選擇農機服務時應核驗服務方的營業執照、資質證明,并確認操作人員持有農機駕駛資格證,避免無證“黑機手”操作引發事故。簽訂書面協議時,須明確作業面積、收費標準、故障責任劃分等條款,并約定違約賠償標準。作業完成后,建議現場驗收耕深、播種均勻度等指標,對不達標項目及時要求返工或協商補償,確保服務質效雙優。
付定金看政策,惠農補貼需落實。市消保委提示,農戶需通過農業農村部門官網、鄉鎮服務站等官方渠道了解政策,警惕“內部操作”“代領補貼”等詐騙話術。支付定金前應與商家確認補貼抵扣方式、退款條件及尾款支付規則,防范變相抬價。此外,需妥善保存支付記錄、補貼申請回執等材料,定期查詢補貼到賬進度。
網絡購物資質清,線上交易防風險。市市場監管局建議,農戶應優先選擇平臺“品牌旗艦店”或“品質農資”認證商家,仔細查看產品登記證號、適用范圍及用戶評價,避免輕信“特效肥”“萬能種”等夸大宣傳。支付時需使用平臺擔保交易功能,拒絕私下轉賬;收貨后及時查驗包裝并錄制開箱視頻,發現問題立即聯系平臺介入。
遇糾紛存證據,依法維權有保障。若遭遇農資質量問題或服務糾紛,市消保委呼吁農戶第一時間留存合同、票據、問題樣本及現場影像證據,必要時通過公證或第三方檢測強化證據效力??上驅俚乇O管部門或12345熱線投訴,說明農時緊迫性以爭取優先調解;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宣傳等嚴重侵權行為,可依法主張退賠,必要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避免“誤一季而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