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李文剛 通訊員符 偉)近年來,我市持續建立健全行業信用監管責任體系,充分應用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創新開展市場主體行業信用綜合評價,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努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助力打造“亭”滿意一流營商環境。
加強行業信用評價。定期通報全市行業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情況,并結合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在全市知識產權、工程建設、金融監管等30余個行業領域開展市場主體行業信用綜合評價,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21個行業領域通過國家城市監測審核。在市信用平臺增設公共信用評價系統和信用查詢系統等欄目功能,整合各類信用評價結果數據424.1萬條,便于行業監管部門依托平臺實現本行業信用監管自動評價、監管措施自動匹配、信用預警分析等。2024年共歸集25個部門報送的28個領域信用評價結果信息65.89萬條。
強化分級分類監管。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等級相結合,真正讓信用監管成為行業管理的“新動力”。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對信用風險一般的市場主體,按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格管理和懲戒,從而提升監管效率和精準度,增強社會治理效能。同時,以信用評價等大數據為支撐為企業信用畫像,生成“企業360報告”,為其金融信貸、招標投標等市場活動提供信用服務。
加強信用建設引導。充分運用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加強自身信用建設。對評價結果為“優”“良”的市場主體,引導其進一步完善信用記錄,鞏固提升信用等級,不斷提升信譽度和競爭力。對評價結果為“中”“差”的市場主體,行業監管部門認真組織開展提示性約談、專題培訓,告知評價結果、主要失信行為、信用修復渠道等,引導其重視信用管理,明確改進方向,優化信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