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記錄奮斗者前行的刻度,年輪寫下追夢人拼搏的華章。
預計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創新創業政策落地、推進新型工業化、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17項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42個、新開工427個、新竣工310個、新投產334個;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1500家、3500家,分別居全省第三、第二……
回望過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攻堅克難、頂壓前行,真抓實干、創先爭優。現代化新滁州建設的宏偉藍圖,正在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一個個精彩瞬間、一幅幅難忘畫面中鋪陳開來,凝聚起全市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看到,2025年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區域競爭更加激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滁州發展,對滁州提出了“加快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重要一極”的目標定位。這一目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順利實現的,必須準確把握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用足用好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主動“挑大梁”,奮力“往前趕”,努力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大潮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主動“挑大梁”,奮力“往前趕”,要打贏項目建設“攻堅戰”。經濟發展靠產業,產業支撐靠項目。實踐充分證明,招商引資始終是滁州拼經濟、促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的關鍵之舉,也是滁州抓機遇、開新局、實現跨越趕超的重要路徑。要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用好基金招商、場景招商、平臺招商等方式,緊盯八大產業鏈和“新三樣”產業,全力推動關鍵性、支撐性、總部型大項目以及行業頭部企業、龍頭企業落戶滁州,打造“投資滁州”品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要深化“雙對標”行動,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以“一諾千金”的營商環境贏得廣大客商的“一見傾心”。
主動“挑大梁”,奮力“往前趕”,要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要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規上重點制造業企業“兩清零”行動,深化與大學大院大所合作,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設鏈接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基金體系,不斷壯大耐心資本,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要深度融入長三角科創共同體,支持企業立足自身所需,積極對接科大硅谷,聯合開展科研合作和技術攻關。縱深推進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接續實施招才引智“十大舉措”5.0版,不斷完善人才政策、提升工作質效,大力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主動“挑大梁”,奮力“往前趕”,要筑牢實體經濟“壓艙石”。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推動“老樹發新芽”。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推動“樹木變森林”。前瞻布局先進材料、通用智能、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遴選孵化一批未來產業團隊,引進培育一批高成長性企業,推動“小樹變大樹”,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主動“挑大梁”,奮力“往前趕”,要爭當改革開放“排頭兵”。要矢志不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錨定黨中央確定的總目標,對照省委部署要求,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以改革破解難點、打通堵點,激發動力、增強活力,奮力展現“六個新作為”、做到“六個走在前”,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努力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滁州經驗,持續擦亮滁州改革品牌。堅持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打造更多具有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不斷提升在一體化中的嵌入水平。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當前,滁州正處于厚積薄發、大有可為的上升期,“穩”的基礎進一步鞏固、“進”的支撐進一步筑牢、“新”的動能進一步厚植、“融”的深度進一步拓展,加快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勇于“跳起來摘桃子”,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抓好每一天、使勁往前趕,就一定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