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1月6日2版)
1月4日晚,華燈初上,滁州市南譙區(qū)烏衣鎮(zhèn)新華村村委會門前的健身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碩大的電子大屏播放著動感十足的音樂,村舞蹈隊隊長楊樹琴和十多個姐妹一起舞動,前來鍛煉的大人和小孩也不時加入隊列,共同感受著廣場舞帶來的快樂。
然而,舞蹈隊剛成立的時候,僅有兩三個人。改變源自2024年初,新華村體育委員的上任。
“舞蹈隊成立之初沒有音響,只能借助手機播放音樂,一點效果也沒有。楊樹琴找我反映跳舞‘沒得勁’,舞蹈隊對村民也沒有吸引力。”新華村體育委員徐超告訴記者,當天他就把村委會的音響拿給她們晚上用。后來音響壞了,村里也想辦法幫她們修。2024年,村里結合文化建設申請安裝了電子大屏幕,晚上專門給舞蹈隊跳廣場舞用。“那么大的‘音響’,還配有視頻畫面,真是拉風,跳起來更有勁了。運動健身找體育委員,就是好使!”楊樹琴開心地對記者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從牌桌走向廣場運動健身,成了村里的文明新風景。”徐超說,作為村里的體育委員,他努力把體育的事服務好,想方設法激發(fā)群眾的健身熱情。
如今在滁州,“體育委員”這個詞已不再是學生干部的專屬,也成了鎮(zhèn)村干部的“頭銜”。越來越多像徐超一樣的體育委員在基層群眾運動健身中發(fā)揮作用,及時反映訴求、解決困難、協調矛盾,打通了體育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
2024年5月初,瑯琊區(qū)滁陽街道世紀花園小區(qū)居民張女士反映,晚上小區(qū)西門居民樓下放高音喇叭跳廣場舞,聲音震耳欲聾,而且時間長達兩個小時,家中有需要靜養(yǎng)的病人,被吵得受不了。
接到反映后,滁陽社區(qū)體育委員方方立即趕到現場,發(fā)現反映人張女士所居住的單元樓距離小區(qū)西門跳廣場舞的地方不遠,而且附近沒有阻擋的建筑物,夜晚跳廣場舞的音樂聲確實對她家造成很大影響。找到問題的癥結后,方方多次與張女士溝通,確定解決方案——將音響移到社區(qū)南邊并將音量調小。隨后,方方找到跳廣場舞的負責人,經過耐心勸導,對方答應移走并自覺調小聲音。化解了矛盾,居民紛紛夸贊,“體育委員真上心、真管用!”
記者了解到,自2024年2月滁州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基層體育委員工作機制以來,全市11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233個行政村(社區(qū))已全部配齊體育委員。舉辦社區(qū)運動會、成立街道體育總會……一項項受歡迎的群眾運動健身實事紅紅火火開展起來。
·編后·
隨著城鄉(xiāng)體育場館和健身設施不斷完善,村民和城市小區(qū)居民運動有了去處。滁州市從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中選拔組織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干部擔任體育委員,參與體育管理,有效破解了基層體育部門力量薄弱問題,成為基層推進體育工作、服務群眾健身的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