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2月17日電(記者周坤)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放射檢查類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并統一部署各省開展醫療服務價格規范治理工作,旨在推動部分量大價高的檢查檢驗及治療項目合理降價,促進各省間檢查檢驗價格相對均衡。12月16日,記者從安徽省醫保局獲悉,目前安徽省已成功完成三批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治理以及放射檢查中數字影像服務價格政策的調整完善,切實為患者減輕了醫療費用負擔。
5項檢驗項目價格治理
針對地區價格差異大、采購成本差異大且費用占比高的血栓彈力圖試驗、糖化血紅蛋白測定(診斷糖尿病及其控制情況)、B型鈉尿肽測定和N端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診斷心衰及其治療效果)等5項檢驗項目開展規范治理,自2024年11月12日起執行新價格。
比如,近幾年新興的檢查“血栓彈力圖試驗”,在心血管血栓藥物治療和心臟支架安裝的過程中需多次進行檢查,對治療效果和預后評價有較重要的作用。此前該項目在各省價格差距較大,根據國家醫保局的數據,價格最高的是遼寧,為360元每次,國家醫保局在規范治理中給出了170元每次的指導價。
經規范治理,安徽省該檢測已經從280元降到了170元,平均降幅達39%,顯著降低了相關患者的費用負擔,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7項腫瘤標志物檢驗項目價格治理
安徽省醫保局還聚焦醫療機構普遍開展的糖類抗原等7項腫瘤標志物檢驗項目,治理后項目價格自2025年1月1日起執行,平均降幅16.7%。
以男性常見的腫瘤標志物五項檢測(涵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類抗原CA125、糖類抗原CA19-9、總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為例,此次規范治理后,五項檢測費用將由原本的244元調至214元,糖類抗原單項費用由60元調至50元,檢測費用的大幅降低,使更多老百姓能將其納入常規體檢“清單”中。對有癌癥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等高危人群而言,定期隨訪檢測負擔也有所減輕。
3項靜脈置管項目價格治理
靜脈導管既能保護血管,減輕患者痛苦,更能給長期輸液的患者提供一條生命支持的通路,對腫瘤化療患者尤為重要。
針對臨床上常見、費用占比高、服務均質化程度高的靜脈置管術等3項靜脈給藥診療項目,安徽省開展價格治理,并明確了靜脈管路拔除的收費標準,自2025年1月1日起執行。
此次規范治理后,經皮靜脈穿刺置管術從279元調至220元、靜脈導管拔管從平均90元調至50元,平均降價23%,優化了靜脈置管類價格項目間的比價關系,減輕了腫瘤化療患者的費用負擔。
數字影像服務價格政策調整
依據國家醫保局關于放射檢查的指導意見,安徽省醫保局對數字影像服務相關價格政策進行調整。
自2025年1月1日起,公立醫療機構開展相關放射檢查須提供符合要求的“數字影像處理和上傳存儲服務”并執行現行放射檢查項目價格;自2025年3月1日起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數字影像處理和上傳存儲服務”的,執行的相關放射檢查項目價格需減收5元。
患者在本地醫院進行了檢查之后前往其他醫院就診,按以往慣例他需要攜帶實體膠片,若膠片出現問題還需重新檢查,2025年3月以后可直接在省內異地醫院調取數字影像,符合影像互認要求的則無需重新檢查。這樣既方便患者隨時查看影像,又減少了實體膠片浪費,還通過影像共享提高了醫療服務效率。
據悉,下一步,安徽省醫保局將按照國家醫保局的要求,把降低檢查檢驗價格所騰出的費用空間,按一定比例用于護理、診察、手術等項目價格的調整優化,同時為支持滿足臨床急需的高水平真創新留出費用空間,以便讓更多新技術、新設備、新耗材能夠更快地進入臨床應用,從而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經濟的醫療保障服務。